2023年9月28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七楼阅读完上学期的全部教材,共有24本书,占总目标的1000本书的2.4%。 这是一个由众多人共同努力撰写的论文集,所以其中的部分文章完成时间不同。 兰克这篇文章写得最好,他的资料搜集非常全面,这要感谢数据库的帮助,如果没有数据库,他的成就将更加不可思议。 中国近代的历史书籍或期刊中,很多知识都是抄袭自外国的。这些介绍兰克史学的文章很多人都没有真正读过兰克的著作,只是抄录了其他史学著作中对兰克的介绍。易兰对一些研究进行了精准的批评。值得一提的是,张贵永、朱谦之等人在中国近代学者在历史理论和历史哲学方面的研究水平还是很高的。民国时期的学术史不应该只关注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还有很多边缘人物在史学理论等领域也有成就。但是我一直觉得研究别人的研究终究是一种次级研究(不过克罗齐对维柯研究这种研究不在此列)。真正的大学者应该像炳棣先生那样只做一流的题目,不做二流的题目。许多读硕士和博士的人进入历史系还是想成为一位大学者。否则,即使写了一本平平无奇的书,放进图书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起易兰先生所说的,很多关于兰克史学的文章只是在不停地重复那些陈词滥调,但仍然能够发表,这个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兰克史学,而是整个史学界的问题。上课时,老师说很多文章只有20%-30%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比如对比兰克和黑格尔思想的文章,花了很多篇幅介绍这两位大师,说实话,读这篇文章的人还会不知道他们是谁吗?)。我还要补充一点,也许只有不到10%的史学文章是有真正价值的,可悲啊。鉴于海登·怀特以写就历史学而闻名,我也打算写一篇关于历史学的意义和人生的文章,不过具体完成的时间还未确定。 历史学的客观性是一种崇高的梦想。但想安心从事历史学术研究,做出令人欣喜的、可以被载入史学史书籍的成果,也是一种崇高的梦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