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阅读计划28/50,《家庭教育指南》李希贵这个月在带娃的间隙浏览完了这本书。用“浏览”二字的原因是,这本书都是一些实操的方法,没有原理,更像是带娃的说明书,不太能“看”得进去。
出于好奇,看了一下这本书发售时得到上的介绍和使用方式:这是一份给忙碌家长的行动清单,使用时可以拆开铁环,随便找到一页,拿起来就能用。但我实在不太能想象,能按照出品方设想去行动的家长有多少,行动下来坚持下去的又有多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给我的反馈是,一件工作想要执行到位,除了告诉小伙伴们“干什么”以外(WHAT),告诉大家“为什么干这个”更加重要(WHY)。也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样做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碰到阻碍,而知道为什么而干时,往往动力更足,更容易克服助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HOW)。所以我认为,带娃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知道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家长们在行动中遇到困难时,太容易蒙圈了,很容易就陷入了“咦,不灵啊,算了吧”的困惑里。
所以我的感受是,有阅读时间和能力的家长,不太适合此书,更适合他们的是一些讲育儿理念和原理的书。此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论,如“家庭会议和特别时光”,在《正面管教》里有更详细的介绍及其奏效的原因;而“少用权利,多用规则”则可在《PET父母效能训练》找到其原理。
如果确实没时间的家长,对待此书的态度,可以是在这些卡片中找到兴趣点,发展出看其他更优秀的育儿书的习惯。即把此书当育儿的起点而非终点。
最后,顺便说个题外话,很多人批评樊登和罗振宇等人制造焦虑,并且说碎片化知识没用。对于这种观点,我不完全认同。用上面的“起点和终点”一说,如果是把帆书app(原樊登读书)和得到app当知识获取的终点,是不妥的;但如果把它们当知识获取的起点,引发了获取系统知识的兴趣,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毕竟,我就是这么看上书的。
现在我对待这两个app的态度,更多的像是一种过滤器,先听一遍,有兴趣的话,会买实体书来自己看一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