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总喜欢说自己是张迷,可是也没能完整地看完她的书,不算上翻译,估摸着十三本,我才看了一半之余。不过张的书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要求进度是一件很刻苦的事情。近日闲来无事,把《红玫瑰和白玫瑰》里捻出几个小篇来看。
看了《殷宝滟送花楼会》、《桂花蒸阿小悲秋》、《郁金香》以及《多少恨》。
张爱玲很喜欢写楼道里细碎的情感故事,仿佛映衬在水里的亮而光洁的月亮,轻轻一碰,掀起一层层的破碎的涟漪。她自诩不会讲男人们的故事,老妈子的嘴里是最容易出细纹的池塘,里头倚靠着各式各样长势不一的花。例如殷宝滟成为第三者时的莫名与荒诞,与《多少恨》里的宝茵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学识的女人遇到有才气的男人。然而这男人迟早是有些老了,这老反而增添了成熟男人的魅力,他是有些骄傲在的。再看够在贫苦时期应家庭的媒妁娶的糟糠之妻,不免心生厌恶,起了分家的念头。新鲜的女人是温柔的刀,一步一步地割着道路的分岔口。
然而故事的结尾,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殷宝滟,或者小说里的虞宝茵,都以自己的方式选择了离开。宝滟是曾经被人抛弃的伤疤使其不愿意流放那几个将来成为没有父亲的孩子,她选择疼惜了小时候的自己,无论如何使他们可能的快乐。只是悲剧仿佛回荡在自己身上,最后为了结婚而结婚,她变得更加的渴望爱的到来,道路飘渺得似一场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宝茵也同样经历了家庭破碎而父亲续弦姨太太,且父亲如同吸血鬼般地依附在宝茵身上,她恨极了她的父亲。最后的不欢而散在于宝茵骨子里的勇气,她不愿意让自己变成怪奇的傀儡,依附男人的女人,她要的是平等的和谐的爱,仿佛一切是应得的那样,在一个家庭里自己不该是破坏的那个人,尽管他爱她,她也爱他。
看着故事,总让我想起爱玲自身的经历。她自己也同样经历了家庭破碎,在成年之后为爱情扑火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男性的虚伪与薄情在于从来不喜欢早已拥有的东西,却也能在不喜欢之间选择生存,并滥情地垂涎着女人的温存。女性是可怜的麻木的,到底空欢喜了一场,也不求分文地退出了这场游戏。到底是悲剧。难以诉说的通病。
2023.09.24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