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班时,我看了一本很有深意的绘本《红点点和蓝点点》。刚开始接到这本书时,我还感到迷惑,因为它没有封面,正反都是一样的。但是,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书,才明白这本绘本破除了传统思维,通过红点点和蓝点点的视角,最终将两位主角在书的最中央相遇。
这本绘本从我们最熟悉的开场白开始,警告我们千万不要去山的另一边,否则会有什么来抓你。这种词语架构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这本绘本故事也用到了相同的结构:“山的那边,千万别去!如果你去山的那边,妖怪蓝脸(红脸),会把你抓起来!”
当我打开这本绘本,发现山的这边住着红点点,山的那边住着蓝点点。他们的父母非常严格,一代又一代的人告诫他们,千万别去对面的山上,因为那里住着可怕的蓝脸妖怪(红脸妖怪),会把他们抓起来。直到有一天,一个红点点和一个蓝点点在山顶上相遇了,原来山的那边并没有像大人说的那样可怕。正是这样的相遇,解开了祖祖辈辈的误会。
我记得我小时候胆子也很小,非常害怕黑暗的夜晚。其实,我小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喜欢出去玩,即使很晚了也不愿意回家。为了哄我入睡,外婆每天给我讲棺材鬼的故事,并配上外婆家楼梯旁的两口棺材。于是,我再也不敢晚上出去玩了,怕棺材鬼缠住我。直到现在,一想起棺材鬼,我依然会感到毛骨悚然。这种恐吓教育真的很深远。我算是比较坚强的孩子,但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大人的这种恐吓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缺乏主见,对任何事情都不自信、缺乏安全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伤。我也是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担心崽崽会受伤。他刚学走路的时候,我怕他摔到头,总是限制他做一些事情,当他好奇的时候,我不允许他玩危险的东西,总是用一些语言来恐吓和约束他。我以为这样是在保护他,但事实上,这样反而激发了他的好奇心。有时候,我甚至会弄巧成拙。事实上,越是压制他们,他们越想去探索,越想去了解。有时候,这种恐吓的言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一生,甚至导致他们的性格缺陷。读完这本绘本后,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很多。适时地放手也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方式。@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