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这本书是因为痴迷于UP的美貌与才华。当得知UP的新书开售便迫不及待的购买,然后静静的等待它的到来。
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激动地拆开包装,边欣赏着书签和插图,边嘴里念念叨叨和同学分享UP的新书。晚上闲时,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仔细地看着此书的出版信息和目录,心里想着UP会写出怎样的故事呢,怎样的表达形式才能与他那自由又慵懒、中二又独特的性格相匹配。
刚开始,零的铺垫,给我的感觉很诡异。环境、人物、表现出的氛围像一个迷雾,笼罩着我,令我惊讶又疑惑。接着是罪的部分,文章开始很现代,叙述着“我”的生活背景,从而引出“寻找父亲”,走进陌生小屋,拉动明显而又突兀的绳子,接着掉入一个又一个离奇荒诞的不可思议的世界。在那些世界里,纷繁又复杂,诡异又奇幻,而“我”的目的便是寻找那熟悉又陌生的绳子。在一个“没有明确年代划分”的世界里,“我”不断前进着,解开环环相扣的线索,找到真正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
看到这儿,我其实还是不懂故事的主题想表达一些什么,就是单纯的联想到UP在明学中根据线索找宝藏,在蜜逃里找真凶一样。
接着就是债的部分,这里的故事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这个跑车司机这部分写的很真实,又带着诡异。加油小哥“我”听从董姐吩咐,对夜晚留宿的跑车司机进行收账,故事由此展开。其中“这是你欠我的。”这句话反复出现,明明都是一些没有很多交集的人,却反复出现了“欠”这个概念。不由让人深思,但一时间又想不出什么更加深刻的道理。我对“欠”这个表述的理解,是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产生的一些不可分割的联系与牵绊。而UP在债的结尾写道:“我突然感受到一股冲动,让我想要割断自己和世界的一切联系,但我做不到,我就像是一块木头,在河流里随波逐流,我能做的只有避开那些石头,尽量让自己不再受伤。”
读完这个章节,我好像渐渐明白了UP想要表达一些什么,想要给我们传递一些什么想法了。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女房东,公鸭嗓,第三司的职员,董姐,大货车司机,面貌相似的各种师傅,等等,在我看来就是生活中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不会有太多交集,但是又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而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扮演的角色也是各种各样的,你可以是一个破解密案的侦探,也可以是一个不起眼但重要的加油小哥,生活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选择的权力永远在自己手中。而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而在第三部分,“被梦见的人将于深红梦境之底惊醒”这个标题将故事的走向推向了高潮。看守南门的“我”,在解救因为贪玩儿而失踪的三个孩子之后,发现了自己与他人出现的认知误差——不存在的一号楼,“野坟中的人”、“从没出现过的一号楼”。当“我”第二次进入一号楼时,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被定格在那一张张4:3的照片里,两个奇怪的男人也突然发现了我的存在。匆匆离开的“我”寻找关于一号楼的记录,发现了“影楼”的事情,最后一次进入一号楼,与“陌生人”交谈之后,他说:“这里没有什么目的,更没有什么任务,来来去去,进入和离开每个世界从来都由不得你。至于你到底要做什么……你只要好好记住这里的一切就可以了。”“除了那栋楼,你要忘记那栋楼。我知道你会怪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这句话经常在长辈的口中听到,大多数是父母。前两个故事的绳子都是“我”自己攥在手里的,而这一次却是一个陌生的男人,这让我想到那个文章里没有出现的,“我”却去寻找的“父亲”。当自主选择的权力易主,一切可能的选择都显得苍白而无力,只能无奈地被迫接受。
最后坠落部分,“我”想让一切重回正轨,从事记录实验进度的工作,却在记录本上发现了“我”自己的字迹,之后“我”还看到了“我”,他和我说“记住你是谁”。实验进度终成百,“我”想着,这一切终于结束,却受到了“你”发给我的消息,这一切形成闭环。
读到这一刻,我已经分不清楚文中的“我”到底是谁了,他好像是“我”,又好像是代替命运考验的父亲,但又好像从头到尾都是“我”。而最后学姐的出现,我问:“那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她说:“你想成为的任何人。”“我”经历的这一切好像都是命运的安排,但又好像不是,因为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我”被森林包裹,自林中坠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