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独辟蹊径的现象学论证,揭示了意识的虚无。这种虚无决定了“意义的本质”是不存在的,于是人具有了真正的自由——他在他虚无的意义空间中选择自己存在方式的自由。简言之:选择的自由。
存在主义哲学证明了自由的可能性。然而,为什么这种自由从未真正实现呢?为什么我们的实际生活总是身处于卢梭那句名言的后半句里:“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霍妮的心理学或许提供了一种答案,即人虽具有选择的自由,但从来不能自由地选择。而后者的阻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人格障碍。
透过对服从、攻击和超脱这三种基本人格倾向的层层分析,霍妮发现神经症的根源是三种人格的失衡,某一种或多种人格的过度发展引起的心理冲突。神经症患者无法建立起一个均衡、自洽的人格模式,他的情绪、行为往往是内心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用霍妮的话说,是一种强迫性的结果。这意味着神经症患者在许多时候无法遵从真实的意愿或利益来行动,他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受迫的,而非自由的。这就是人无法进行自由选择的心理障碍。
霍妮的精神分析观点值得深思。长久以来,我们相信自己是“独立自主”的现代主体,尤其是在精神和欲望方面。然而,霍妮深刻揭示了人的行为背后心理动因的虚假性质。我们所思所想所行的未必是那个真实自我的选择,而是心理病症强迫的假象。在我们讨好、攻击或超脱时,更像是我们为了摆脱恐惧、逃避困境以及无视自己内心脆弱的各种“策略”,是以逃避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最终,我们会被心理病症逼入生活和精神的墙角,无路可逃。
霍妮启示我们,要获得自由,必须首先直面内心的冲突,剥去长时间累积的防御机制,将创伤暴露在生活的阳光下进行疗愈。这无疑是一条痛苦而不得不走的成长之路。在弗洛伊德、拉康的悲观论调之外,霍妮的观点确实给予了一种少见的鼓舞:人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接近完整的人格并获得自由的。
拉康的精神分析悲哀地证明了人的自我从根本上是一种他者结构,是象征秩序建构的结果。因为匮乏,实在界的完整自我是永不可达到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屈服于此。象征界、语言对我们的束缚并非不容打开的。在意识之前、语言之外,我们在与世界亲密交往之中产生的“现象学式”的体验,仍然完整地属于我们。正是这种前意识的体验,在他者结构中始终保留着本真之我的存在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反抗荒诞与虚无的力量。
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他者结构的重重束缚中,驱散覆盖在我们心灵最表层直至最深层的迷雾,治愈病症,发现本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