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没有用”的闲书。我总觉得现代人的生活不仅压力大,节奏快,目的性也太强。最近看到有人说,幼儿园教“挖啊挖”这种事情会让小朋友变得越来越蠢。好像从小朋友看的电视,唱的歌开始,一切都需要有目标,好像非得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就连看的电视节目都需要有些教育意义,如果不行,至少要大家感兴趣,那样还能增加一些平时的谈资。更别说看书了,不仅需要有用,最好还有人能把书中最有用的部分总结出来,方便快速了解和学习。《好想消失的日子》却是一本完全“没有用”的书。它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甚至完全无法增加谈资。然而,这样一本书已经出到了五周年纪念版。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那些毫无用处又挥之不去被压抑着的感受吧。作者一定是那种更加关注自身感受的人,因为“每当面对不太熟悉的人,在说了一些没有必要的话后”,作者就会变得像封面上的“一丝不挂”的心情。哈哈哈哈,这实在太好笑了,这样的人最初把心情画成书出版的时候,可能心情也是封面上那个样子吧!但是回想起每次和同事寒暄完之后的自己,心里总会有个声音在训斥自己。以前我还以为这些想法是不是过于偏激,但是今天经历了这么一段,那个小人说的极有可能是“看看你刚才都做了些什么,快把遮羞布蒙上!”之类的话。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可能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在某些时候不习惯奉行社会规矩。恰好这部分人不太容易找到自己的同类,还总是因为这份格格不入而责备自己。莫名其妙地给自己设限,觉得人们都像不断向前滚动的圆圈,希望拥有一份想要实现的心愿……这些都是我平时在脑子里自我批判过的念头。与画面变换不断,我平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那一面也得到了共鸣。终于有一天,当我觉得无聊在家里化完妆却不知道出去的时候,没有再自责,因为我知道不止我一个人这么做,就允许自己在家美美地带着妆度过一天。她接纳了自己,不再是“我不应该这样”,而是“我就是这样”。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这本书还是很有用的。或许在某些情绪抑郁的时候,或者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长篇文字的时候,我会翻出这本书来看看。那些可能以前看不太懂的图画,就在不经意间变成了另一个世界里的自己。我轻轻摸摸头,她告诉我她都能理解,这样的感觉算不算是“有用”呢?在五年纪念加更篇里,有一个长一点的故事。故事里说,有一天作者觉得身体里有个自己不对劲,于是他进入自己的身体里查看。结果发现每个自己其实都很正常,唯一不对劲的只有那个不属于身体内部的“调查员”。这不就是那个经常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拼命寻找问题原因并试图改正但无能为力,最后无奈泄气甚至自暴自弃的那个自己吗?偶尔也放过自己吧,也许我们就是这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