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鸡娃”这个词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还未开始意识到它所指代的关于孩子的沉重负担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卷”这个概念逐渐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得不承认,不仅孩子们被迫奔波于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中,在追逐名利的大饼上,每个成年人同样得为之奋斗。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鸡娃不如鸡自己”,有的人选择到四十岁的年纪赴港读书,改变身份以给孩子换个环境。有的为了在北上广争取学区房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仿佛是从一个竞争池跳进了更大的一个漩涡里,即使赢在起跑线上,也难以得到真正的解脱。
但归根结底,以上的方法仍然建立在经济实力和家长原有基础之上。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他们只能接受小城市、普通学校、陪伴时间有限以及更依赖自觉学习习惯的常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更多孩子学习上的困境不在于平台、资源和圈子,而是态度、习惯和性格。
在这个推行反卷、努力摆脱同质化、被动化和机械般的时代,学习也需要“反卷”。我们不如成为一个充满拼搏意志的学生,而应该成为一个能够体会学习乐趣的孩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而“番茄学习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史蒂夫·诺特伯格提出的番茄学习法的核心是时间管理的精准和学习技巧的高效。这个方法可以对抗许多人普遍存在的学习困境,如对时间感知的模糊、精力的分散、拖延症和自我藕丁等。当你无法专注并合理规划时间时,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手头任务的困难程度,而是你能否集中注意力并进行合理的计划。
众所周知,学习一直是一门科学。在许多人仍依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娱乐发达的时代,生活中的干扰因素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而番茄学习法,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这个责任。其核心在于将2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单位,专注于完成这段时间内的任务,然后将每个25分钟连在一起,形成大脑的“有效运用”和“良性循环”。
与其他方法相比,番茄学习法的优势在于其简单、高效和直接。所需准备的材料只有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闹钟,然后要进行心理建设,逐步从机械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渐投入更复杂的学习和工作。后续的实践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时间节奏、中断与磨合、测量与评估、处理复杂问题。总结起来可以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从被动到主动。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漫画番茄学习法》在名称中加入了漫画的元素。通过色彩、图形和拟人化的卡通人物作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了解番茄学习法的核心,并一步步地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25分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当意大利人Francesco Cirillo第一次按下类似番茄的厨房计时器时,他意识到只有恰到好处的时间才能创造出最合适的效率。因为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在10到40分钟之间,如果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记忆的“无效区”。与其限制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天性,不如让他们掌握25分钟的自我规划,将注意力放在第一个25分钟内的任务上,这将是一个美妙的开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