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一下,这一处中译的“怪虫”并没有出现在上译版的《劳拉的原型》中(包括上译在2018年出的平装版和今年纳博科夫精选辑第四辑中的小32开精装版本),而是出现在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的初版译文当中,译者同为谭惠娟老师。可能是版权变更之后,为了出新版,译者又修订了一遍译文,把这个虫捉掉了,所以大家买上译的两个版本都是没有这个问题的,请放心买,放心看,哈哈。
但我还是觉得以前的bug挺好玩的(可能只是对我而言吧),所以揪出来给大家看看,我没有吐槽的意思,还请译者老师、99读书人和人文社莫怪。
————————————————————————————————————————————————————————————————————————————————
先就这个作品本身随便扯几句。
《劳拉的原型》是纳博科夫的遗作,虽然是未完成的一堆卡片稿,读起来零零散散的,但故事本身的创意和内容架构也能凑一凑看出个六七成。 谭老师的译后记则提供了一种更完整的解读,并提出了它因为毕竟无法想见它的完整形态,草稿里也没玩同名嵌套之类的游戏(比如《微暗的火》),即使有书中书的存在,也不太好说有多“元”,读完感觉不算惊艳(跟同为未完成草稿式遗作的佩雷克《53天》相比;不拉踩,只是个人感受)。
另外硬要说的话,这书可以算带了点科幻类型元素(比《爱达》更明显一点吧),也有作者年老病痛的经验在里面。还是有它的特点。
再说回那个中译bug。
————————————————————————————————————————————————————————————————————————————————
因为手上恰好有一本人文社的初版,我也就顺手拿过来和新版比对了一下,发现中译修订前后的一个有意思的变化:
原文两处提到了一个词,gargoyles,一般译作滴水兽、滴水嘴兽或石像鬼(但实际建筑上这玩意儿滴不滴水也有区别,比如巴黎圣母院那位大家看着都眼熟的发呆的“思提志”Stryge,嘴里貌似没有孔道,就属于不会排水的石像怪),这种怪物形象在一些西方奇幻和ACG作品中也挺常见(迪斯尼的《钟楼怪人》、战锤40K、魔兽争霸、英雄无敌、英雄联盟、圣斗士星矢冥王神话ND、万智牌……)
上译版《劳拉的原型》译文中,已经改成了“滴水兽”,有意思的是,在人文社的初版里,这个词竟然被翻成了“夜行神龙”!
这一看我就来精神了,《夜行神龙》(Gargoyles)不是我小时候在“小神龙俱乐部”上看过的老动画嘛!原版第一季于1994年在美国首播,国内引进译制的TV版播出时间大概在98年前后,主角们确实是一群晚上会活过来的石像鬼。
但是Gargoyles应该只在特指这部片子的时候才被译作“夜行神龙”,没见哪里说起这种建筑实物叫它们“夜行神龙的”。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人文社初版的《劳拉的原型》里会出现这个译名呢?
————————————————————————————————————————————————————————————————————————————————
谭老师在译后记里实事求是地说,她这个译稿算是“拖作业”了,开始动笔翻译的时候,离合同上的交稿期只有一个月了。她那段时间正给研究生上“英语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便将《劳拉的原型》的翻译引入课堂翻译实例讨论”,还特别cue到几位学生的名字,表示“ta们用年轻智慧的火花为我的译文增添了光彩”。(译后记中包含这些内容的段落在上译今年的合集精装新版中被精简掉了,确实,这算是谭老师跟99读书人和人文社的过往合作细节,没必要在新版中保留)
容我无聊地猜想一下,大概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比较无聊的解释——做相关卡片翻译的那个人不认识这个词儿,网上一搜,很不幸地第一个映入眼帘的解释不是常规的“滴水兽”,而是“夜行神龙”。ta也没多琢磨,直接取了这个名词来用,导致了这个莫名其妙的bug。
第二种可能性,就比较好玩了。首先谭惠娟老师作为浙大教授,1962年生人(网上搜的,可能不准),98年左右已经30好几的人了,大概率不会看“小神龙俱乐部”和《夜行神龙》这种动画节目(当然也不排除会陪孩子看),暂且将她排除。那么她的某一位学生,09年读研,应该比我大不了几岁,很可能ta小时候和我一样,也在电视上看过这个动画。在为谭老师的译文“增添光彩”的过程中,ta是不是有可能“用年轻智慧的火花”,半开玩笑地在译文中夹带私货,把gargoyles翻译成了ta童年或初中时喜欢的《夜行神龙》,放进了译文里,搭起了一座连接纳博科夫小说和ACG作品的小桥呢……
谢谢你们看到最后。以上只是yy脑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不过万一当事人看到,请站出来说明真相,哈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