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是在飞机上读完的,在杭州飞乌鲁木齐将近5个小时的航程里,它让我看到了不同时期文杰们的人生与幻想。如果非要给这本书一个定义,那就是老话说的“集大成者于一体”吧,浪漫一点去形容就是有趣的文字和思维恰好令我爱的真切。
这种带有主观和执念的衷情源自幼时培养的阅读习惯。从福楼拜到卡夫卡,从毛姆到加缪,在有限的生活里,这些书本让我与周围的粒子产生共振。荒诞的、丑陋的就如同观照自我不堪的镜子,进而变得透明、真切,粗粝的美好,就像完美的皮肤上有一块痤疮的印记,不影响整体依然看起来细腻光滑。
王小波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如何落下。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有趣的事。生命是一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这位幽默的悲剧作家虽然并不在这本书中,但他的这段文字却是我们都是在混乱的碰撞中找寻自己的因果。对于热爱阅读人来说,能在一本书中读到36位不同作家发表或未发表的优秀作品,怎么不像回顾了他们一生某个瞬间喜怒哀乐的走马灯呢。
或许是因为内心始终偏爱锋利不完满的人生,我一直认为时间和世间一样都是残酷而遗憾的。一个立足于维度空间,看似永恒却是具象生活中体现人类渺小而迅速消逝的虚幻计量单位。它们交织在一起变成了无数显示或是理想主义者创作的源泉。我也在无数的作品中甄别出能让自己共鸣的文字。
赫胥黎的《蒂洛森晚宴》中,年老没有名望的画家蒂洛森回忆着自己的老师海登,苍老的脸上堆积着回忆和困苦生活的皱纹:“好奇怪!每一天都好像长得无边。但是,如果把许多天加在一起,会短得不到一个小时”。名利场里,大家喜爱的是他曾经的才华,希望这位画家能用艺术和双手将他们生活的环境装扮的更加优雅,好叫他们能得到更多的赞美与青睐。
加缪《局外人》死刑的判决中,普通的死刑犯阿尔及尔,每晚惶恐着明日是否要上绞刑台接受判决,周遭细微的声响和第二天看见的一束阳光,交织着他内心的恐惧和短暂的满足。而面对执着教化的牧师,他像个远离神的孩子,从愤怒到麻木,他沉浸在临死前世间八乐的回忆中,没有接受神旨的照拂。必须承认,有时作者笔下不堪懦弱的人物,像一支直击我们内心晦暗侧写的画笔,人们被吸引着阅读,沉浸其中,不过是一场堂而皇之的窥探。
带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我没什么不同”的释然和哂笑,太阳底下能有什么新鲜事。但有充足理由的视奸何尝不是人间极乐呢?它会令我们气馁,更会令我们反思。这些用笔戳烂头颅和眼睛的作者,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神是否真的能拯救一个不需要的人,而传道者的癫狂真的是上帝的旨意吗?剥茧抽丝般的观察自己的念头和行为,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类的自私与荒诞,仁慈与伟大。
我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本书是回忆录,可以在阅读的每篇故事里重温喜爱的作者,回想自己书架上某个位置有本关于他的作品或传记。也有一些人会通过这本集邮作品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灵港湾。当作者书写出阅读者的共鸣,福德就会诞生。就像人生不论尽力苦难或者欢乐,我们最终都会开始找寻,并且找到更加贴近自己的那一叶小舟,继而勇敢前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