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开学啦!又到了将孩子们关起来的日子了,相信很多的家长会松了口气。
对孩子的将来有何规划吗?孩子读书为了啥?总有人或这或那认为“学而优则仕”的期望。
曾国藩,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曾位极人臣。被梁启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
曾国藩教子,所抱持的态度始终是“不愿为大官,但愿为君子”的期盼。将升官发财的愿望回归到立徳立身之上。
曾国藩在给孩子的信中说: 1⃣️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2⃣️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干言万语,大抵不外“敬”“忽”二字。 3⃣️凡做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 4⃣️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5⃣️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
《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一书从三个方面向大众讲述他的“教子”理念。
第☝️方面:目标。 目标上是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孩子的的“立徳”的进步。 早在150年前,他就提倡“徳,智,体”全面发展。 他很注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在信中他提分享饭后走走,多食鲜蔬等养生方法。 他倡导“孝友”,“敬恕”,“有恒”,“持重”,“祟俭”。
第方面:理念。 理念上着重“学以致用”。信中他勉励他的孩子们“知荣辱,懂进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他自己的理念,放手让孩子们“代行家长之责”,并不断地提醒他们要牢记知行合一的信念。
第方面:方法。 在方法上,他讲求“言传身教”。 曾国藩,他的一生是勤勉的,他读书,写作,书法都常年不停。 他教孩子时,不摆父亲架子,循循教导,娓娓道来。 他因材施教,他理解孩子的感受,他接受孩子的心态,他从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
曾国藩两儿皆成大器,其后人有几百位都能在各行各业上卓有成就。这都受其教育思想所熏陶。
曾国藩给儿子的书信有达数百封之多,此《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一书,就是从中择而得之,并加以注释及简评。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轻易理解,每一信,都能从中获得很多收益。
这书中的理论,在曾国藩的后人身上得以验证。为人父母,你又是否会从中得到收益了呢?
《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 9.6 曾国藩毕磊译注/202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