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原来,这本书充满了严重无依无靠的战栗与恐惧。无论是老人孙有元缺少孝子的苦,还是孩子孙光林渴望温柔的苦,或者成年人为生计的苦,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被余华限定在苦涩的境地里。但幸运的是,这份苦没有变得更黑、更稠,因此也能在苦难中生根、缓慢而脆弱地生长。所有的人都在努力成长,甚至包括彻头彻尾的无赖孙广才,所以尽管这本书发生在苦难中,却不像《活着》或者《兄弟》那样令人痛心。
书中涉及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比如偷鸡摸狗、偷情、遗弃孩子、虐待老人,以及肉欲大于道德等等。在苦难中的生长往往没有道理和伦理可言,因此这些事情的发生背后有充分的背景支撑。精神与道德的缺口一时难以弥补。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够逃脱恐惧的幽灵。恐惧可能源自自然界外的物体,也可能由人造成,它可能在苦难中生长,也可能在幸福中滋生。恐惧觑着每个缝隙生长,不分年龄和背景。孙光林被选择又被抛弃,孙光明葬生于河流,谦和善良的苏宇夭折。命运对每个人都玩弄了平等的把戏。
余华的书都很苦涩,当他以一种平和的态度讲述苦难时,不会中和这种苦涩感,反而使其更加明显。然而,在叹息和责备他人之余,书中的人物以及阅读者都接受了命运无常的现实。
事实上,我们和书中的人一样,在生活的磨砺中努力生存下去。余华写战栗也写的是对生存欲望的追求。如果我们身处剧本之中,想把自己写成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