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百年再停笔》,他差一点就实现了。不过我更相信的是,哪怕到了这个时间,他依旧不会停下来的。如此肯定,是源于从本书中,看出他的心态,永远保持着年轻,活力,永不服输。
对,他是莫里康内,一个我们陌生又熟悉的人。说陌生,是因为我们鲜少接触到本人,说熟悉,则是我们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所以这本书,就为了打通这二者之间的壁垒而出现,当然,最初它是一部音像的记录,转化为文字,可以更好的停下与思考,并慢慢做到理解与释然。
这本书虽然在聊艺术与音乐,但几乎没有阅读的门槛,在内容向上更多的是追忆和总结,夹杂着不甘与沉淀。如果你能把他提到的所有作品都看(听)一遍,就可以做到更好的沉浸式体验了,当然,就算没来得及,也可以先入为主的去感受下,他是如何成为他的。
生平自然是出发点,他在父亲的要求下学小号,也因此成为了一生的痛点,还有钢琴。书中提到,在某次访谈中被要求现场演奏时,狠狠地砸起来,虽然他就是想这样表演,但还是吓倒了对方。对,莫里康内就是一个不断求变的挑战者,他的作曲生涯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他自己,虽然已经有了可以躺的资本,但他还是要不停的实验,实验,努力谋求一种新鲜的,更加优质的,创作感。
当然,这样的激进行为,有的时候就为他带来了弊端,很多大导演,合作者,都是想让他复制之前的成功,“来昂内”和他的作品永远都是一面旗帜,但显然莫里康内是想绕过去,因为对他来说,他还有更多的可能。西部片音乐,尽管给他带来了知名度,但那也只是他创作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不到十分之一(后面也提到了,他五十年间几乎写了500首)。所以他欣喜于成就的同时又被困扰着,不得不说,当我们聊莫里康内时,也总要跟来昂内挂钩。估计也是据此考虑,他拒绝了给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做音乐,当然,后来他也后悔了。
在本书跳跃感十足的对谈中,提问者托纳多雷四处开枪,回答者莫里康内则由此把回忆切碎撒在各种侃侃中,就像他的习惯,把“巴赫”的名字也不断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尽管是偷偷的,孩子气十足。所以他怎么会老呢你看他与各种导演的合作,有的时候像个莽撞的年轻人,好在选择合适的合作者很重要,也不能和每一个人都交朋友,但是这种“保持”的斗志与其背后的少年感,也一直反哺着康内的创作生涯。他有的时候真是随心所欲的,也会和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交互,但就是这种不安定,铸就了他不安逸的心。
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讲康内与各种不同合作者之间的故事(包括与此时就在他对面采访他的人),从他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诸多导演之间的差异性,但又因为这种经历,我们镜像构成了他可以忍受谁,又不能忍受谁,他要听谁的指导,又不听谁的指导,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呀!
尽管带给他荣誉的作品有很多,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教会》,而且合作者的选择上也有帕索里尼(《索多玛120天》)和塔伦蒂诺(《八恶人》)这样的鬼才。在不同的“环境”内,康内都能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出,但他仍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觉得没那么高超的作品,反而受到了最多的爱戴!
就像他对自己的孩子,一开始也限制其音乐梦想,后来还是妻子给他讲了“有可能”,他才把他带到更专业的路上,但仍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不要学成匠人,你有老师,但是你要成为你自己,这也是康内自身的经验。说到妻子,他觉得亏欠她太多,准备以后更多的陪伴,也把妻子作为第一个欣赏他作品的人,优先于导演。而他很多时候依然是走神的,看似不专心,其实是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周边的噪音,也会被他拆解为各种乐章。
而访谈的最后,他还不忘了将对方一军,“你知道我合作最棒的导演是谁吗”“是你呀!”愿,我们也有无数种可能,愿,这些可能都可以开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