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优化后:
在和平年代,我们对战争和牺牲的了解都来自于书本和影视剧。战争的叙事通常都很宏大,充满了高光英雄和无畏牺牲,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生活在战争时代,我是否能像他们一样无畏呢?可是我觉得自己做不到,这是因为我明白英雄形象只是被塑造出来的。那么,普通人被卷入战争中真正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西线无战事》给出了答案。
《西线无战事》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描述了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德国青年和他的同学们从学校到战场,最终受伤战死的经历。对战争的残酷、恐怖和痛苦的描写非常真实和流畅,宛若从作者笔尖中流出,而不是虚构作品。通过翻阅姜乙的译后记,我了解到作者雷马克在1916年被征召入伍,不满二十岁;1917年奔赴前线,受伤后在战地医院做文书工作。《西线无战事》基于雷马克的亲身经历,相信也借鉴了他在战地医院所听闻和目睹的故事。与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不同,雷马克在战后活下来,并且生活过得非常精彩,而小说中的“我”在战争即将结束时阵亡。
“我”和同学们是一群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被老师康托列克勉强地鼓动着报名参军,为国家作贡献。他们对参军和战争没有真正的了解,只是被战争的浪潮推向前方。经过十周的军事训练,这些原本以讨论柏拉图、歌德和叔本华著作为荣的学生们,在一种特殊而令人痛心的方式下变得粗鲁和野蛮。精神、思想和自由都变得无关紧要,唯有靴刷、制度和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十周后,我和同学们成为了战士,前往战场。从预备部队到前线,我们经历了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我们目睹了战友们经历截肢和痛苦折磨后慢慢死去,我们只是想着拿走他的长靴,毕竟他用不着了。年轻的战士们变得麻木和冷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精神深渊的痛苦。战场就像地狱,而我在回来休假时却无法适应后方的生活。那些没有亲身经历战场的父辈们依然充满斗志和讨论,而我却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里,只知道我不属于这里。我甚至希望能回到战场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在前线,我与一名敌军战士交战,我胜了,他受了重伤。我看着他被重伤折磨而逐渐死去,我充满了愧疚,甚至在他的尸体面前承诺会照顾他的妻子和孩子,但我知道我无法兑现。战争的残酷让我看到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在制造武器和言辞,只为让一切更加精妙、持久地延续下去。无论我们和敌人的士兵都是曾经的学生、排字工或农民,战争让我们变成了强盗、杀手和恶魔。我们只能去解救、去战斗,即使敌方中有自己的亲生父亲,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将手榴弹扔向他的胸膛!我们知道结局只会是死亡,只是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降临,只希望这一切不会太痛苦。所以当我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倒下,脸上带着平静,就像睡着了一样,对于这样的结局,我感到满意!
一开始看《西线无战事》时,我以为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没想到是一战。在一战时期,人类已经制造出了很多有杀伤力的现代武器,甚至广泛使用毒气,战争变得极其残酷和冷酷,大量士兵和平民丧生、受伤或残疾。然而,人类却如此容易忘记,30年后又爆发了更加残酷和血腥的二战。二战过后,又出现了一波波地区冲突。科技越发达,战争可能就越加残酷。作为普通的人民,我们只愿和平,不希望流血和牺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