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观影四个月,我终于将这篇文章读完。原文并不长,但影片中的场景依然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禁感叹,那个年代科学技术有限,却能拍出如此逼真的老电影。与此相比,现在又是如何呢?
鲁迅确实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毫无争议。从《故乡》中,我仍然记得闰土和楂树;到《风筝》,其中的某些含义一直使我不断思考如何教育和引导我的弟弟。尽管我没有完整地阅读过太多书籍,但实际上,我读过很多文章,无论大小。因此,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是否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删除鲁迅的作品”的问题了!因为这些作品很难得,确实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从小的语文课文和义务教育教材中,除了那些古诗文能让人在长大后回味无穷之外,就只有鲁迅的作品了。
他谈论阶级、天性、奴性、民族大义和革命精神。这就是养成了中国人民血脉中民族根的东西,怎么能删除呢?
我了解到鲁迅在连载这篇文章时使用了笔名“巴人”,后来一些人登报找他,闹出了“阿Q竟是我自己的笑话”的事情。每个人都是阿Q,因为在还未觉醒时,每个人都有奴性。
至于为什么我能够体会到阿Q的感受,大概是因为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被原生家庭当作奴隶。
孩子首先看到的就是父母所营造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无比黑暗的。它代表着我的想法不被尊重,他们可以把我当做小孩子对待,认为我还不够懂事。但他们引导我的方式却完全剥夺了我成长的权利,真是可笑至极。
鲁迅说过,“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刃向更弱者。”阿Q的革命,很像我看到别人看书时的心态。一些比我弱的人读过我也读过的深奥之书,我会觉得,你懂得了吗?你不配读。而看到比我强的人读了,我又会认为,我和强者有共鸣。
所以,我曾经也是阿Q,但当我有这种意识时,才是好的。经常会说,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但是中国各种应试教育,又让人不得不比。然而,现在我好像并不在意结果如何。重要的是,你能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别的什么。
我不想再去看某个周围的弱者或者强者了,我可以学习那些文豪们、那些千古垂名的人们的故事。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