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小学几年级学过季老那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时就在想是怎样的人能在异乡看到如此美的风景,能感受这般深的哲理。
后来在书店看到季老的一本《此情可待成追忆》知道了季老的故园情。现在何其有幸看到了季老的《一期一会,念念不忘》这篇海外游记,说是游记,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一本散文随笔,让我就此闯入季老的世界,看到了他所遇到的人、景、情。
一人——房东太太,十年相伴。季老年轻的时候在德国待了十年,这十年期间历经战争,饱受饥饿,但一直坚持求学。而季老在德国的这段期间有一个人难相忘,那便是相伴了十年的房东太太。可能和季老早年经历有关,又身在异国,房东太太儿子也搬离不在家,十年间季老和房东太太相依为命,房东太太不是母亲又似母亲。住在德国期间,房东太太每天会为季老准备早晚餐,晚上睡前帮季老铺好床单然后和季老讲上一整天自己遇到的家长里短,这也成为季老初到德国练习德语听力的绝佳机会。德国战争经历尾声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凑,政府开放权限允许哥廷根的市民上山砍柴,房东太太家只有季老一个男丁,他俩相依为命度过了艰难的时刻。季老回国,书信断了联系,等到四十年后再回到德国的时候,早已物是人非,往事已成追忆。
一景——泰姬陵,高处不胜寒。看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个标题就觉得很好,出自《水调歌头》的这句是苏轼当时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有感而发,月宫太过清冷高处不胜寒,还是人间好。恰好季老引用此处写自己到泰姬陵的感受,泰姬陵太宏伟了,以至于没有哪幅画、哪句诗可以将其形容。妙在季老将这种不胜寒与苏轼当年的不胜寒相结合,巧在季老想到了27年前来印度的时刻。27年前一位印度学徒听说中国友人前来,特地等候多次被撵还是坚守希望能见到中国人。刚好等到了季老,把自己雕刻的一粒米交给了季老,上面写着“印中友谊万岁”。可想而知当时的感受,或许泰姬陵很美,很宏伟高处不胜寒,但是现实中的可接触的人更伟大更真实,比之更有意义,看到这里不经感觉写得真好。
一情——与塔什干小男孩的真情。季老去到塔什干参加会议,除了当地大朵的玫瑰和喷泉令他欣喜,更为欣喜的是在那遇见的塔什干的小男孩。季老偶遇小男孩两次,当他决定第三次送给小男孩一个中国纪念品的时候,小男孩一直都没遇到了。季老多次去到喷泉旁,去到喷泉旁的书店,小男孩也还是没遇到,后来在最后一天恰巧在酒店门口遇到。季老高兴得连电梯都没坐就一口气跑上五楼给小男孩拿纪念礼物,顺便给周围的小朋友也拿了相关的礼物,小孩子们都围抱着季老亲吻。我想,是怎样的真情能让季老对于一位只见面两次的孩子倾注这么多的感情,在这个关系删繁就简的时代,很多都是减轻情感投入而季老在经历那么多事情之后还能保有这份真情着实让人敬佩。
写在最后的话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了《一期一会,念念不忘》之后,这个“行路”不单单是沿途的风景,更是所遇的人和事;所寄的那一缕情思,这也是我从季老国外游记中感受到的人、景、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