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群人一起闯红灯,就无所谓素质高低了,大家穿梭而过,知道车不敢朝一群人撞过来,于是闯红灯就成了理所当然,每个人都跟随周围的人流穿行而过。人们已经想不起来第一次闯红灯的时间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下午看完了紫金陈三部曲的最后一本,随便说说,以下全部为主观臆断:
《无证之罪》⭐️⭐️⭐️不错但差点意思,反派属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得知妻女死讯,罪犯将会判死刑,警方企图击破他心理防线,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也只是淡淡的回复了句:与我无关。如此天赋异禀的犯罪天才,没有作者蹩脚且刻意的情节安排,就真天衣无缝了;结局太败笔了,什么**三人组,恋爱脑前途都可以不要了。转:当光明杀死不了黑暗,他选择站在更黑暗的中心,将前者吞噬。那一刻,他的灵魂死得彻底,代表亮光的妻子孩子,已经离他越来越远。
《坏小孩》⭐️⭐️⭐️情节是挺跌宕起伏的,但人物犯罪的动机和手法的合理性略欠缺。看完后我也在思考对于14周岁刑事责任年龄是否有下调的必要,我个人觉得有,人们通常将孩童假定在天性纯良得状态,默认他们的善良真诚,所以无法在滤镜下看清人心幽暗角落,或许是诡计多端、或许是童言无忌,可他们的恶意可怕就在于此,因为在温室和法律的“保护”下的不知道后果一词,就像《赎罪》中的布里奥尼编排着故事的走向,造成罗比悲惨的一生;《狩猎》中克拉拉随口的造谣污蔑,给卢卡斯带来的死亡威胁与歧视,他们是真的意识不到吗这不寒而栗。本书朱朝阳显然是有明辨是非和犯罪的能力,直接间接杀了6个人,并且利用法律的漏洞脱罪,手段如此阴暗残忍,说实话,张东升一个变态都觉得他变态。最后的结局以严良过度的同理心,他也许是隐藏了这段罪恶,给了他光明的前途,这个结局我很不认同;他滋生犯罪的前提是因为原生家庭缺乏关爱、在学校受人欺凌,可这不能成为脱罪的理由,错误就是需要惩罚,否则连最基本的公正都不能保证,那人道主义又有何意义现实中很多孩童可能没有朱朝阳的能力,却有朱朝阳之心,所以14岁这个年龄未免过于武断和乐观了。
《长夜难明》⭐️⭐️⭐️⭐️⭐️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主角江阳冲动查案,并且在女友怂恿他的时候还默默祈祷他远离,但看着看着我都谴责我的道德和相对主义的态度。站在上帝视角,通常小说最后的最后黑恶势力一定会被铲除,但江阳在面对未知的可能,选择以生命做局,我很难想象最后的一分钟他是如何用信仰战胜人的本能,既然决然的死去,如此牺牲对于最后的结果,却是永远无法亲眼见证的。主角一出场就是以尸体的身份,不同于于,比如:《速度与激情》中韩角色死亡并不会确认,而是会给一个悬念,让我期待其复活的可能,但江阳却是死透了的,后面随着对他的人物形象的了解,越有种溺水的无力感,曾经鲜衣怒马的大好青年,最终也难逃家破人亡、丧失一切的灾难。所以在看到江阳自杀的时候,我本能的闭上了双眼,目不忍视,接着看到了张超说“我一直在赌博,但我们不得不相信我们会赢”的时候,我彻底放弃抵抗,哭得泪流满面。十年,对于我们而言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而他却始终怀着对光明与真相的追寻,自愿化为灰烬,热血难凉。
明明是正义的一方,却被迫走到如此境地,是啊,回想一下其实有很多小说电影里的配角会在真相大白之前牺牲,消失的人物仿佛就隐身了,但本书江阳的死,才让我清晰的看到了现实中扫黑除恶的坎坷和艰险;我听说电视剧中的结局,李建国等人分别是被判了死刑和无期徒刑,书中才很符合现实,几人事先得到风声,畏罪自杀或离奇死亡,而最大的boss则稳坐“正义”的宝座,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若不是为了过审或响应14年的严打,他们化为灰烬也只是让大楼内灯火微明,可楼外的灰色地带才是漫无边际的黑暗。天很暗,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亮起来。时令徙转,我早已变得自私,缺乏了勇敢,我太自以为是而丧失了一些重要的品格,而这次再为英雄主义而热血沸腾,即使长夜难明,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