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样感到困惑: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好妈妈,但往往却变成“凶”妈妈,明明发誓要跳出父母教育的模式,却常常变成他们的影子。
亲子教育是现今每位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只要你置身于任何一个妈妈圈子,讨论的焦点都是孩子的教育。
今天我推荐的书《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重建》是对生活中亲子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其内容涵盖了我们熟悉的话语和场景。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可以选择在“爱”和“控制”之间行动。如果你不是因为爱孩子而行动,那就是试图控制他们。
读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有所触动。每当我对孩子大声呵斥时,其实我是试图用父母的权威来控制他们,而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有一种“父母为你好”的说法,我们在上一代人的说教下长大,不自觉地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书中引用了纪伯伦的经典诗句:“孩子经你而生,而非因你而来……你是弓,孩子是弦上射出的生命之箭。”因此,在不干涉孩子成长的前提下如何陪伴他们,是我们需要面对和学习的重点。
有一种固执是指父母不愿意承认错误。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父母的成长,既然是成长,就必然会犯错。我们是否常常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但却忽视自己的错误呢?
作者认为,如果父母没有反思,没有真正面对自己,很难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更难做出正确的修正。
有一种脾气就是“爸爸妈妈又生气了”。想想每次发火时,孩子的眼神和表情,是否让你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样子,是否事后会有些心疼?
心理学家说: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只有百分之二的情绪与当下发生的事有关,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对旧时愤怒的反应,是我们对潜意识中的旧伤做出的反应。
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一个情绪稳定、能够控制自己愤怒的家长是多么重要。
当然,如果你以为这本书是育儿的教科书,能够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那你就错了。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
对于我们与之相处的孩子,我们真正了解他们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