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关于“女乘客在高铁上嫌儿童吵闹发生争执”的新闻成为了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人们对此持不同意见,有些人责备女乘客,有些人则对孩子及其家长提出批评。近年来,在网络上,讨论儿童在公共场所吵闹引发的争议非常普遍,而这些讨论一般都集中在当事人的情绪问题上。
普遍来说,人们认为成年人应该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而孩子的情绪则应由家长负责。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陪伴的成年人有责任让孩子安静下来,而且越快越好。
然而,儿童的情绪问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儿童发展》是一本经典教材,全面讨论了儿童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藏龙卧虎的心理学教材。书中探索了儿童成长的奥秘,被广大高校誉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典范。
情绪是构成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的情感的表达。从生理上来说,情绪与人类神经系统的发展有关。未成年阶段,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发育还不成熟,无法有效控制情绪,所以小孩子经常会表现出人类比较原始的情绪行为,如大声喊叫等。
然而,情绪并非完全内在的,它与特定的情境密切相关。比如,当婴儿哭泣时,照顾者会猜测她是饿了还是需要换尿不湿。再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一般会感到害怕并大哭或躲起来。
同时,情绪也是孩子是否满足需求的反馈。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如果父母拒绝了,孩子就会感到沮丧、不开心甚至开始哭闹;但如果父母满足了需求,孩子就会有相反的积极情绪反馈。
这就是情绪的两个功能性特点,情绪是一种处于关系中而非完全内部的状态;情绪以多种方式与个体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的能力被称为情绪力。比如,知道自己目前是悲伤还是焦虑,理解别人的情绪是怎样的,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并控制住自己的暴怒情绪,避免过激的行为等等。情绪力包括了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辨别、认知和处理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情商的概念相似。
儿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征,养育者需要了解并给予相应的反馈。
婴儿期的反应属于人类的初级情绪,而即使是啼哭和微笑也能传递出不同的情绪表达。儿童早期的情绪表达和调控明显不同,到了童年晚期,需要注意压力对情绪的影响。如果陪伴者能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特征,并给予相应的回应和反馈,那么将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依附环境。
相反,如果陪伴者不能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将会导致孩子建立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例如不安全的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依恋关系。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各种问题,如缺乏安全感、不敢与陌生人交往、缺乏积极性等等。
如果孩子在一个安全的依恋关系环境中成长,那么在公共场合他们就不会大吵大闹,即使偶尔发生,也能在养育者关心下迅速恢复正常。
社会情绪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余内容还包括儿童发展的本质、生物、身体和感知的发展、运动感觉和知觉的发展、认知和语言以及发展的社会环境等五个部分,解开父母和养育者了解儿童全面发展的秘密。
为了跟上儿童发展领域的不断进步,这本书每隔三到四年就会修订一次。第15版是国内引进的最新版本,囊括了近十年来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儿童发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