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后感涉及剧透,个人见解,欢迎一起讨论。
今天下午书刚到,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两个小时。我是个读书很快的人,但这本书我也算是认真句读。翻到结尾最后一页的时候,我好像有些不明所以,就又“不要遗忘”,“亏欠”,“怪异的熟悉趋势感”。我对第三个词印象最深刻。在货车和油厂中,“我”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根本不了解这些地方,自己没有关于它们的记忆。但“我”走的每一步却仿佛被身体驱使,有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去油井,寻找荒墓,仿佛“我”曾到过,却又感到如鱼得水。不是“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而是“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这两句话让我有两层理解。一层理解是,书中的“我”实际上在不同空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成为了不同的人。另一层理解则更加主观,是我对结局的一些猜测。结局的“我”进行了人称变化。第三司的“我”是主人公的父亲,被诅咒的逃离者。他为了不让孩子为自己所逃离的代价付出,研究逆回。然而,时间永远是不可逆转的产物,最终,他让自己的灵魂与孩子结合,也就产生了主人公在穿越每个空间时的熟悉而陌生的感觉。甲壳虫女人一直在强调的亏欠也意味着,在我的身体里,藏着你所渴望救赎的灵魂。我会在思想上受到你的操控。而你也在强调一切都是为了我。
故事后面连接脐带的“我”是主人公穿越空间的人物。他发现自己的灵魂被缠绕着,被连接着。那么他到底是谁?他想成为怎样的人?是要让逃离者操控自己来救赎还是要将自己的行动化为自己的意愿呢?就像文末所说的,“我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我应该做的,都是我自己做的。”他在最后戳断了那根脐带,也摆脱了束缚,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意志。所以,“我”就是每个普通人,“我”从来不是特指,而是那些被各种东西所控制的我们。那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的“脐带”。而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想成为的人,我们所做的每个选择,是否都是真正符合我们内心所想的呢?也许这本书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只是第一遍略读,文中有些意义还没完全理解,希望后面能再有所收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