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妈妈不买玩具》这本书引发了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教育理念与实际教育结果不一致。
犹太民族秉承“和平、奉献、让世界更好”的价值观,在近代历史中被冠上了“自私”的标签,同时也持续与巴以问题发生冲突。
尽管本书的名字是“犹太妈妈不买玩具”,但其与“不买玩具”关系不大。作者从“外人”的角度观察了犹太民族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探究了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犹太民族的信仰。
地域归属感方面,犹太人在流亡时期选择了亚欧非三大陆交接处,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犹太人既擅长做生意又擅长谈判,而相对落后的阿拉伯地区为犹太人提供了“占地盘”的机会。建国后,犹太民族逐渐形成了“守卫家园”的意识,尽管这块土地是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的。
精神文明方面,本书多次提及了艺术教育。犹太人学习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人文艺术知识,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当家长无法向孩子诉说民族复兴困难时,他们通过音乐、绘画、诗歌、节日和习俗等人文元素向孩子讲述故事,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犹太人的身份。因此,全球分布的犹太人并不一定都是“爱国者”,但他们确实对犹太文化有认同感。
我们应当学习犹太人,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思考如何进行耳濡目染,并进行融会贯通。
犹太人对“创造力”的重视使他们培养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犹太人在人文艺术界也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如斯皮尔伯格、夏加尔、门德尔松、李斯特等。犹太家长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行动,并在他们取得卓越成果后强化“创造力”带来的好处,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做法成功地保留了犹太人聪明创造的基因,并代代相传。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下一代继承什么,可以在他们达成某一项“成就”后强化这一逻辑,让他们做更多。
谈到犹太人的“自私”,我们可以从《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中了解到,基因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这也是生物进化的原理。尽管“自私”一词在某种程度上是贬义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自私也是物种生存所必需的“技能”。
如果犹太人的聪明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学习他们善于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尽量克服自己的“自私”毛病,并将其与我们勤劳、包容的民族特点相结合。无论如何,我们从现在开始多思考、多实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许大多数华夏民族的基因中也能够带有“聪明但不自私”的特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