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始于好奇。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其所面临的问题许多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了解日本青年因何至贫,我们会不会也踏上这条道路。
先说书中对于贫困一代的定义:“以处于劳动年龄段的青年为中心,注定终身贫困的一代人。(从年龄段看,大概是十五岁到三十九岁)”,我本人恰好也属于这个年龄段。所以,作者的担忧是否有道理呢?
作者探讨的核心是日本年轻人的贫困是日本社会结构导致的,不是依靠自身力量就能避免,需要政府完善对青年的福利制度才能改善。
如果作者所述问题属实的话,日本青年一代的确面临许多让他们致贫的因素,分别是雇佣、教育、住宅、社会福利制度。雇佣源于非正式雇佣的扩大以及就业的困难。对于这点我是认同的,正好最近接触了劳动仲裁相关。可以说,比起日本,我们的就业环境是更恶劣的。除了北上广深,众多小地方可以说没有劳动法,老家会签劳动合同的企业是稀罕物。更别提双休加班工资等福利了,无偿超时工作造成的身心伤害、就业愈发困难、非正式雇佣工(外包)增加,在这些造成贫困或者穷忙的因素前,我们和日本面临同样的问题,而日本还优于我们。
说到教育,则感觉日本的问题大于我们。从作者论述看来,日本大学的学费很贵,许多学生需要靠助学金贷款来上大学,关键是助学贷款居然是有息的,而且利息不低,书中提到日本的助学贷款像中国的房贷一样,偿还期限二十年,到四十岁才能全部还清。反观我们,大学的学费不算太贵,国家还有助学贷款、贫困生奖学金、企业资助等一系列支持,这可能源于我们国家一直很看重家教育这块。
另外一方面是家庭的支持。作者提到由于就业减少,家长的收入减少,对于孩子的支持也减少,许多日本年轻人并不能依靠家里。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只能说目前暂时优于日本。中国孩子和家长的联系目前依然是紧密阶段,许多家长都尽可能给予孩子支持。从《育儿放弃:被困住的母亲与被忽视的女儿》以及我们熟知的电影《无人知晓》《小偷家族》,我们可以窥见日本许多家庭在孩子抚养上的严重不足,而这种状况在我国可能暂限于许多落后偏僻地区。
接下来是住宅方面。得益于中国地大物博,这方面或许也能优于日本。虽然在发达城市也肯定买不上房,但是回到老家买不上房的还是少数。不过笔者提出的日本住宅问题,也的确对我们具有参考性:“住宅是最大的福利制度”,政府应该有相关的福利制度保证低保户或者最领着最低工资标准的青年能享有住宅。“如果失业后住房还能有所保障,因走投无路而选择死亡的事例就会减少”。我们虽然也有廉租房,但不少小地方存在廉租房并未落实到实际需要的人身上。公积金是个好制度,不过小地方执行依然不彻底。
综上,我觉得本书提到的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都具有借鉴意义,虽然或许目前我们到不了终身贫困的地步,但对于这些问题的优化才能振兴就业和消费,对改善少子化,提升人的幸福感有很大帮助。
此外,书中提到的“上一代人不理解贫困而造成的悲剧”对于我们也同样适用。现代许多人的贫困不能以一句“他不够努力”而一言概之,以及对“年轻就该努力”的反驳:“我并非说没有必要努力。我坚信劳动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努力后有回报,一种是努力后没有回报,如果不预先对这两种劳动进行说明,而是一概而论,就属于思想陈旧或者不负责任的行为。”简而言之,除了青年自身的努力,我们还需要正式其所处的就业环境,一个拼命加班不给加班费的公司,鼓励年轻多吃苦那是洗脑。
享有平等不贵的教育、有家庭的小支持、所处的公司严格执行劳动法、公司提供住房补贴或者政府提供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失业或因病不能工作也不至于活得太凄惨,我们能幸运的拥有几样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