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体验到强烈的爱与恨是在什么情境中?你有没有思考过,它们基于什么内在机制?陈举所写的《我们与生俱来的爱与恨》揭示了内心攻击性、内疚感、嫉羡、感恩、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感知,让我们看见那些带来强烈冲突的爱与恨背后的机制,以及那些诱发我们产生相应反应的状态。我们为什么要说“成人在生命后期每次经历哀伤时,童年早期的哀悼就会重来一遍”?让我们进入书中一起探索它带来的启发。
一、探索内心的过程,让我们好好养大内在的自己 有人说,我们应该像养孩子一样,再好好养一遍自己。这句朴实而接地气的话语让我们理解,我们的童年形成了内在自我的机制,通过成年后与自我的和解和修复,可以“埃莱娜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一个残缺的句子,这个句子叫做:我想变成……”。我们每个人如何努力实现希望和改变的愿望,最终成为真正的自己,都需要在环境和自我探索的欲望中不断向着目标前进。
《我们与生俱来的爱与恨》在促进自我探索和内省中,让我们看见爱与恨背后的内容,理解它们,并通过行动和意识的综合改变,从思考到行为的实践,逐步走向内在的结合,获得我们期望的生命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