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南山有台》这本书,以为是一座山上有那么一个台子,读过高建群老师的序,才知道原来《诗经》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这里的“台”也原是作者口中的“龙须草”。从《诗经》的年代,这草就长在南山里了,从《诗经》的年代,百姓就生活在这片山地里,这里是秦岭最深最高的山里。
在过路人的眼里和,这山里山峦高耸,云雾缭绕,我们无法更深入的走进去。那狭窄的山里劳作的人们,那一直通向山顶的羊肠小道,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他们的日常起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那乱糟糟的头发所罩着的脑袋,整天在想什么,这些都是一个谜。
本书的作者颠山先生以一支缜密的笔,简约而又精准的如数家珍,使得生活在那片山地上的人活灵活现,那些杀猪匠的故事,那些篾匠、瓦匠、泥水匠的故事,那些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民间习俗、行事方式等等,这一章一节轻轻的揭开了这偏僻地域一角的面纱,把那些地方的人类生存图景展现给世界看。
颠山先生的家在陕南秦岭最深最高的山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的孩子,我虽不是生于秦岭的山里,却也是太行山系的农家孩子。这本书中的所有章节都唤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比如《奔丧》这一章节,就让我想起我的奶奶去世时,也是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颠簸的回到村里,没来及卸下背上手里的东西就噗通一声跪在了灵堂前的蒲团上,整个流程下来基本无异。
《山乡》一章中,“卧房里只有如斗纸窗可以透光,而彼时屋外如混暮,而屋内如夜,窗外电闪阵阵,几乎要裂墙窗而入。媛媛不禁掩耳向外婆怀中瑟缩,就连在这山水中长大的焕焕,自以为对这山水天地已经过分熟稔了,这一刻也害怕起来了,也不觉向奶奶身上靠去,奶奶便一手从背后揽住媛媛捂着耳朵的小臂,又一手去拉焕焕。”山村的夜黑的早,也黑的透,尤其电闪雷鸣的夜晚,更是平添几分害怕。想来小时候我也曾像媛媛和焕焕一个,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眼睛瞪得大大的等着那一道闪电,而后快速把脑袋蒙在被子里,等着那一声炸雷,也曾被雷声吓哭,藏在妈妈的怀里,看到这样的描写,很快就会融入到书中,想起自己童年相似的事情,感觉很不一样。
总的来讲,颠山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生活底子和简约的文笔,叙述了自己家乡的人和事,给庸常的生活抹上了一抹色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对那一方百姓的喟叹,也是对他们顽强生存斗争的礼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