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是中国一位女作家,在八十年代就已开始从事先锋写作。她一直以来都勤奋地写作,但奇怪的是,在国内她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却鲜为人知,只有文学界部分人士对她表示推崇,许多读者并没有读过她的作品。直到近几年有了关于她诺贝尔奖提名的传言,她才逐渐进入了读者们的视野。
按理来说,这并不算奇怪的现象,因为有一些作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国大陆是无法出版作品的。而残雪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她的书在大陆确实出版了不少,但却鲜为人知。虽然有人说“中国只有一个半个人能读懂残雪”,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其中一个半个人是指残雪本人(邓晓华),另外半个是他的哥哥哲学家邓晓芒。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不成立呢,因为实际上任何一位作家都可以声称“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懂得我的作品”,比你一个半个人更显得高级。
至于说几个世纪后才会有人懂得她的作品,这更是站不住脚的说法。几个世纪后,也许人类早已废止了阅读,发展出了新的语言艺术形式,就像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的典籍一样。文学创作都具有当代性,那些描绘未来的作品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并不意味着残雪的作品不好,根据我已有的阅读经验,残雪确实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位居前列的作家之一,她构建的文本很少有人能超越。不过,我并不认为她的中国式表达是最好的,因为在她构建的中国式文本中,仍然沿袭了传统母题,并用先锋手法书写了传统母题,其中的隐喻物(比如鼠)也没有摆脱民间传说的束缚。这是一种“变形计”,而欧美之所以推崇她,恰恰是因为这种“陌生化”,而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意识形态符合他们的价值判断。
残雪写梦写得细致逼真,但如果仅仅为了释放梦境而写作,写梦魇,那只是一种纯技术性的文本,而非具有创造性。一个人用同一种手法写作几十年,难免会有迎合的成分,这与哲学关系可能不太密切。
我刚读完2019年版的《紫晶月季花》,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与莫言等作家相比。如果说莫言是语言大师,那么残雪则是文本大师。莫言的作品更加通俗,而残雪的则更加雅致。在对待人性方面,残雪比莫言、余华等作家更深刻地怀疑。这种怀疑是建立在认识和知识上的。
二、《贫民窟的故事》分为五个短篇,其中肯定有作者的主观意图,例如每一篇都有一定的指代,但由于不了解作者意图,不能妄自评论。然而,在总体题材为贫民窟的情况下,读者可以看到类似于《神曲》、《尤利西斯》甚至《天方夜谭》的叙述方式,通过“人”的游历展示出类似梦魇或者异域的世界。社会阶层分化的恶果就是人性失去底线,秩序崩溃,人际关系崩溃,贫富差距导致的团结和群体下沉,导致每个人都不能容忍别人的好,也不能让别人出头。就像陷阱中的蛇一样,下沉无底;如大水般泛滥,上看不到天。这种关怀既包含着悲痛,又包含着反感。两种情感统一在一起,显得自然而然。我们对此感到不幸和愤怒,但又无法找到解决之道。
三、《贫民窟的故事》仍有改进的空间,例如我觉得在第四篇中对一二三四进行罗列是对文体的破坏。一二三四的叙述方式属于官样文章,除非有特殊的用意,一般在文学作品中没必要使用。
四、在这本小说集中,我特别推崇《二麻进城》,它讲述了心灵的“进城史”,包含了憧憬、迷茫和迷失。
五、与五六十年代偏爱农村题材的作家一样,在这本书中我没有看出残雪的突破,也就是说她用当代中国的语言讲述当代中国的故事(当然,讲故事并非小说的唯一目的)。所谓先锋的现代性必须与时俱进,或许这也是读者不熟悉残雪的原因之一。
晚上请朋友喝酒,就先啰嗦到这里。
2023年08月19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