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我第一次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对于主人公霍尔顿经常说脏话、议论他人,以及他自负和混乱的生活感到反感。我觉得大家只是给他贴上了一个“叛逆”的标签,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自作多情的美化”(摘自我的豆瓣书评)。因此,我给这本书打了6分,在小红书上“黑”了它一阵,觉得它不值得成为畅销书。
但后来,当我看到教材上讲到“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刻画了叛逆少年霍尔顿而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霍尔顿的理想是要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他想象着有一群孩子在一片大麦田里玩耍,附近没有一个成年人......我的职责就是在那里守望。......我整天都会这样做,我只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突然意识到,当年我下了那些评论的时候,其实只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麦田里的孩子”霍尔顿。什么时候,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我变得如此乏味和不值一提,真让我反思。
在微信读书上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时,总有人抱怨书中的主人公查理,只因为他与常人的规范不符。那时我还觉得他们的想法太过于偏激,而现在,我却明白了我当时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对弟弟不礼貌行为的批评,以及我对此深深感到的追思,都是我对成为一个满嘴说教的成年人深感厌恶。如果我想疗养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就要注意我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明白自己在大三才开始学习20世纪文学,对现代主义文学还了解得不够深入。我当时是从畅销书的角度去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以感到非常失望。结合工业文明对精神世界带来的压抑和心理危机,霍尔顿的形象就不足为奇了。最近在抖音上,我经常看到“质疑-理解-成为”的句式,比如“质疑叶文洁,理解叶文洁,成为叶文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认知总是会发生变化。我很庆幸自己意识到曾经的偏见,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了新的感受,这大概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魅力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