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的姊妹篇中,父亲去世后勾起了作者的许多回忆,谈及了战后移民的代际问题。在这些回忆中,作者特别描述了自己十岁到十七岁的成长经历,令人震撼和动容。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但读者仍然会紧张不安,时刻担心这个脆弱的生命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弱小的身体承受了多么沉重的负担和伤害——母亲自杀、父亲残暴、流离失所、不适应的生活环境、被欺凌的同辈关系、无人关注的流浪……被排挤、被辱骂、被出卖、被强暴、被怀孕、被堕胎……饥饿、贫穷、丑陋、肮脏……这样经历种种的人,竟然能在毁灭中找到盛开。这种坚韧的生命力真是令人敬佩!关于她是如何融入正常生活,作者只字未提。她找到了电话接线员的工作,有了收入、干净的宿舍和三餐,看起来好像一切都进入正轨了,但肚子里的孩子却一直威胁着她的生活,她时刻准备着用尖锐的物品伤害自己,将已经小生命的胚胎扔进马桶冲走,再次冲洗掉血迹。作者用不经意的描写赋予了这个生命真实的重量,这坚韧的生命力真是令人惊叹!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内容,不过这里不多做探讨。因为有些内容与《她来自马里乌波尔》重复,所以扣一分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