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暑假,很多家长觉得带娃好累!孩子不听话、不服从管教!如果孩子有机会选择父母,他们会选什么样的呢?会选我们做父母吗?
在二战期间,随着祖母的离世,三个孩子失去了监护人。英德战争波及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得不撤离到乡下。对他们来说,他们要寻找的不仅是寄宿家庭,而是一个温暖的家。他们的老大威廉,只在记忆中存有一个母亲,那是他对母性的渴望,是记忆还是幻想呢?
当他们到达乡下时,因为妹妹安娜的可爱,一对夫妇愿意收留他们三个孩子。威廉12岁,弟弟埃德蒙11岁,妹妹安娜9岁。他们以这样的状态住进了屠夫费雷德斯先生的家,费雷德斯的工作使他们有肉可以大口地吃,生活总算安定下来。
然而,男孩们之间的摩擦不断。最终,在一次误会中,他们被赶回学校。而这时收留他们的格里菲斯太太,却是为了看护费用,给他们提供了破旧的房间、做不完的家务、吃不饱饭的生活。然而,这些不公的待遇、屈辱和贫瘠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孩子们对生活的激情。
格里菲斯太太居然还把三个孩子带来的书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都撕毁了!还无理地说这是她的家,他们只是吃她的饭、住她的房子,撕几本破书有什么了不起!面对这些不公的待遇、屈辱和贫瘠的生活,孩子们终于崩溃了,他们离家出走了。
唯一给他们温暖的是图书管理员穆勒太太。他们只能去图书馆避难,而穆勒太太看到三个年幼孩子的委屈,带他们回家,给他们换上干净温暖的衣服,享受可口的面包和巧克力牛奶。终于,饥饿了一天的孩子们看到了人间的温暖。其中的女孩安娜从内心深处认同穆勒太太的善良和温柔!
而穆勒太太的陪伴和温暖,也让孩子们渐渐打开了心扉。尽管因为丈夫是德国人,受到村民们的歧视,穆勒在孩子们的热情的推动下,也主动走出来,帮助孩子们建立撤离学生的胜利菜园!当孩子们听到穆勒太太舍不得他们回去伦敦,甚至觉得她们能把月亮挂到天上去时,他们决定打开心扉,希望可以留在这个家里。
孩子们因为书结缘了穆勒太太,而穆勒太太理解并与他们共情,接纳他们。他们彼此尊重、感受对方、感恩对方。他们的灵魂相互浸润、熏陶,彼此救赎,双向奔赴!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与孩子共情、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积极陪伴,相信也会双向奔赴,实现彼此的成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