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读书打卡6/30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准确的说,这书是昨晚看完的。但看完后哭了好久(当再次看到第一个错别字出现的时候,那种悲伤谁能懂),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想顺着感觉写完读后感。而想到利用假期好不容易培养的早睡习惯不想打破,只能作罢。毕竟每次写读后感的时间都快赶上我读小说的净时间了。
《献》虽然被归类在“科幻”题材下,但读下来感觉归为“心理”“社会”更恰当。读的时候就觉得它跟《24个比利》有相似的感觉,属于一类。读完翻了翻作者概要,果不其然是写“比利”的丹尼尔·凯斯。《献》的主角叫“查理”。“查理”“比利”,有没有感觉是一类的:)
故事很简单,尽量不剧透精髓的粗略概括:一个智商低于70的人通过科学手段在一个月间提升到了IQ180的故事……试想一下,在这个框架下,如果是你,你会从什么维度展开小说:)
书的前五分之一花了两天半的时间,甚是难读。一方面是错别字看得很费劲,另一方面与常人太不一样的第一视角记录,很难情景带入。但后五分之四只花了四个小时不到,情节还是蛮引人入胜的。小说最后的章节更是让我有了种“人性被净化,需自省”的醍醐灌顶。如果说我对“比利”还只停留在“同情”的维度上,对“查理”更像是鲁迅笔下《一件小事》的“车夫”,他能“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
不少读者批评丹尼尔·凯斯花了六年多的时间把一篇经典的中篇小说(1959年,获雨果奖)磨成如今这本长篇(1966年,获星云奖),并没有比中篇出彩。为此我特地去“微信读书”上扫完了一遍中篇。相比较而言,这长篇我是满意的。增加了很多辅助事态变化的案例、梦境以及儿时回忆的情节,都让心性发展变得更合乎逻辑,更能引发深思。与女老师的感情部分以及与洒脱不羁的女邻居的邂逅过程的细节刻画被不少人诟病画蛇添足,却也是我很喜欢的部分。从“男孩”变成“男人”的转化,也是“开智”不可避免的必经过程。包括智虽提升,心性还没跟上,囿于童年阴影而引发的类“人格分裂”,每一段增加的细节对于后续的升华都是必不可少的台阶。
如果说中篇还算是典型的科幻小说,那长篇无疑升华成了对“智力”与“智慧”,“智能”与“人性”,“发展”与“教育”的探讨。为了推荐大家看一看,不再做过多的剧透分析。
用书里一段引我深思的句子结尾:
“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