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的高考数学卷,才知道小学语文没学好,数理化连基础分都拿不到;语文一科学不好,就等于输掉了一本高校。
这不是危言耸听,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中高考的重视,“大语文”这个词越来越多被提及,如今,语文课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时任清华附小校长的窦桂梅,曾在一次开学典礼上强调:“我务必告诉大家,一定要把语文学好,高考文理都不分家了,语文高考在做大力度改革。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资深教育家,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也表示:“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语文在所有学科中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看过这样一个流行的比喻,说如果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技能是APP的话,语文就是IOS,深感贴切无比。
我深切感受到语文学好的重要性。如果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题出题已经是非常灵活,古文、诗词比重增加,到课外阅读的不断加码,灵活多变的考题,系统知识的柔和、实际生活的运用能力……这样的语文素养考察,本着训练思维,传承文化,磨炼性情,让我们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的目的,同时,对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究竟什么是大语文孩子们在“大语文”时代该如何学好语文呢今天看了我国教育界泰斗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课,才对学了几十年的语文课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说实话,看到这本书我挺惭愧的,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跟阅读和写作打交道多年,还从未去深究过语文的定义,真的是追本溯源的思维有些欠缺。
这本《叶圣陶的语文课》有许多刷新认知的内容。比如,先生对“语文”一词的定义真的非常接地气。
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不得不说这个解释让我感觉非常的惊艳,真的是大师的手笔,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
实际上,“语文”这个名称的渊源追溯到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在此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在小学叫“国语”,在中学叫“国文”,“语文”这一称谓是先生提出的,并于解放后将这门学科统称“语文”。
当时,先生亲自为“语文”课本题字、亲自主编教材,并多年担任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审定工作。不仅如此,先生还是茅盾、巴金、戴望舒等著名作家的伯乐,季羡林、肖复兴、张中行等许多著名作家都是先生的学生。
而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我们不难理解,语文可以看作是一种工具,学语文为的是用,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
怎么才算是学以致用呢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理论:语文教材只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刚还契合统编教材“1+X”的阅读理念。
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历久弥新。
本书将先生的“大语文”理念分为三辑,引导我们追本溯源,来从头开始了解语文。
辑一为阅读与指导,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训练学生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
辑二为写作与指导,较完整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
辑三为文学鉴赏,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
合上书本,我印象中古板语文课,经先生有趣的文字,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唯美、系统,读完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经由这本书,我真正的重新认识和理解语文课、重新理解阅读和写作,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辅导方向也更加明确清晰了。
希望你也早一点遇到这本书,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系统思维等各方面能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