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净说大实话,有几个人愿意听实话。
实话给你们找着了,自己决定看不看。反正看完我不焦虑了。
仔细观察孩子,认真听他们说话,我相信所有父母都会找到育儿的“正确答案”,只属于您和您孩子的“正确答案”。
育儿书、视频、讲座需要大量的看,然后结合自己、家庭特点和亲子关系特点,总结出只属于自己的育儿理念才是最合适的。
所有父母都没有经过任何考试和选拔自然而然地成了父母,但是否真正有资格教导、引领孩子,是否能有效陪伴孩子成长呢?很少人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父母的这个身份不考察这些,天经地义谁也剥夺不了。
玩乐和学习哪个优先绝对是“玩乐”,玩乐和学习不是对立,学习是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技术,玩乐是在保护孩子的生命力。而且并不是只有大人眼里的“玩乐”才是玩乐。
例如,大人往往觉得孩子做算术题就是在学习,画画就算玩乐。还是要看孩子本身的状态,如果孩子做算术题我很享受,那对于孩子来说就算玩乐。
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是自己没有深入思考造成的,与孩子无关。例如,家长觉得孩子只愿意玩所有跟车相关的玩具或者孩子只喜欢玩沙子,家长就很焦虑,担心孩子兴趣面太窄。
其实从结论来说,完全不用担心。兴趣失衡并不代表成长就会偏颇。有先广而浅,后深究的道路;也有先窄而深的后扩展道路。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被别人认同,自己也能认同别人喜欢的东西。“你喜欢恐龙”,“原来你喜欢这个”,相互认同是兴趣多样性的根本。
很多时候家长烦躁,怎么给孩子看什么,玩什么,体验什么都没有回应。但是家长是否注意到“有没有接连不断地给予孩子一类东西,而他根本没时间体会消化呢?”没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消化体会变成自己的认知。一味地输入,怎么会有输出呢?
就算孩子真的对于家长给予的没有兴趣,那家长是不是应该关心下孩子是否自己已经有了兴趣所在呢?
重视背诵不利于培养思考能力,这个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宣传的时候,带有煽动性才能吸引眼球,所以往往会被误会成“为了培养思考能力,请停止背诵”。那就大错特错。头脑中原本就没有知识,就不能思考。
让“为什么”成为孩子的口头禅!试着启发孩子“会发生什么”会变成什么样”,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对于没有答案的问题也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推荐“任意接故事游戏”。例如,《桃太郎》故事原来结尾是“桃太郎驱除了魔鬼,回到村子里,皆大欢喜。”可以试着与孩子思考:“之后桃太郎做了什么呢?”“魔鬼看起来很可怜,他去还财宝了!”“爷爷变成了懒人,被奶奶骂了!”接故事让孩子情绪高涨,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值得一试!
书中有关“同调压力”是在120-123页,我持保留意见,但是带给我思考,还有对其他国家的新的认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
目前正在焦虑,不知所措,也不想看育儿大道理的父母,更加推荐先看这本。让缓解育儿精神疲惫,才能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和陪伴孩子精神及身体都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