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中国是什么时候落后西方的”。我看到好几个类似的回答,说中国从来就没有领先过西方,即使追溯到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代也是如此。这个回答虽有几分道理,但不无武断。简单的话语和粗暴的结论遮蔽了历史的真相,也无形中消解了历史的复杂性与纵深性,结果掩盖了原因,扁平替代了立体。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西方进入中世纪后,我国落后西方的迹象就逐渐明显了(毕竟,中世纪并非如我们通常的认知的那般“黑暗”)。《万物皆可测量:1250-1600年的西方》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旁敲侧击”的答案,可以说是深入解释了我们从何时落后西方以及落后的原因。
该书作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在生态环境史领域造诣极深,被视为环境史研究的奠基者,还著有《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被遗忘的大流行》《生态帝国主义》等佳作。
在这部著作中,克罗斯比探究了欧洲为何在近代能够殖民全球、率先掀起工业革命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自然会很笼统地冠之以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但若进一步深究,这个原因又可拆解为很多具体的因素,比如阿拉伯数字取代罗马数字、时钟的发明、波托兰航海图、复式记账法、五线谱、透视法等。
但在这些具体领域的变革之外,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心态革命”还要领先于工业革命一步。正如作者所说,西方人的优势,起初并不源自他们的科学与技术,而在于他们具备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的运用,既让他们适时地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也使得他们在行政、商业、航海、工业和军事方面掌握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技术。或者说,欧洲最初的优势源自法国历史学者们所说的“心态”。
是的,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或者说从抽象/务虚到具体/务实,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转折,正如这本书所揭橥的,它促进了科技、商业、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发展与飞跃。埃德蒙·伯克的一句名言可以提供另一种解释:“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世界。”不过,在这些之外,作者另辟蹊径,揭示出了前置的“心态革命”。果然是“心态决定一切”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