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中,一件小事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天大的问题,无论怎样安抚和引导都没有效果。这是因为父母常常从成人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而孩子的理解角度与大人有很大差别,导致父母虽然好心帮助孩子,但孩子仍然受伤。
吴恩瑛的书《最温柔的陪伴》从孩子的角度讲述了孩子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事例都是吴恩瑛博士在临床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展现了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帮助父母们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温柔的陪伴。
1. 认生是因为害怕受伤害。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认生,可能会带他们去见陌生人,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然而,对孩子来说,这些人是陌生的,与父母的亲密度远远不同。因此,当大人强迫孩子见人、喊人,甚至亲密接触和拥抱时,孩子会抗拒和退缩,这是正常的反应。所以,当孩子出现“认生”情况时,应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等孩子与对方多接触、了解后,孩子会逐渐觉得对方可以信任,下次就不会抗拒了。
2. 孩子不愿意睡觉是因为觉得这样就不能再玩了,感觉很亏。父母一味强调睡觉,孩子会更不愿意睡。要哄孩子睡觉,首先要理解他们想玩的心情,可以约定明天起床后陪他们玩一会儿;如果是读绘本,可以适当地读一会儿;如果孩子想要父母的陪伴,可以安静地陪他们一起睡,有事情等孩子睡着后再做。
3. 孩子有很多朋友,但相处起来很困难。在求学阶段,孩子最大的压力来自同龄人。他们可能遇到难以言喻的挑战,但很少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他们认为与同龄人相处是自己的私事,不想让父母知道太多。父母不必惊慌,应以平常心对待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肯定。
通过多方面换位思考和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好地搭建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灵桥梁,建立更加亲密和信赖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像《最温柔的陪伴》书中所写的那样,探究行为背后的孩子,以好奇心面对孩子的情绪崩溃,并与孩子相处更加融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