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去石家庄上高中的路上,买了这本书,但是以我当时的文化水平,根本看不懂它。直到今天,我才把它找出来读完。
这本书的名字叫《汉字百话》,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甲骨金文中常见文字进行了讲解。第二部分从字形学和字音学的角度对甲骨金文进行了分类整理。第三部分介绍了汉字以及“汉字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历史。
书中作者白川静先生提出了一些独特观点。他认为甲骨金文中常见的“口”形状的图案并不是指“嘴”,而是古人祭祀时使用的祭器。他认为甲骨金文的产生与商族的鬼神祭祀文明有关。例如,“曰”的本意是把祝祷词投入祭器,而“告”的本意是在祭器中封土种树以敬神。“吉”和“嘉”则分别是把战斧和锄头放在祭器面前,祈求上帝保佑战争胜利和粮食丰收。“和”则意味着把祭器搬到玄鸟栖息的华表下,祈祷两国和好。而“害”则是用刀剑破坏祭器,以对敌方国家施加诅咒。
整个书中回顾了汉字的古老起源和辉煌历史,但白川先生最后一部分表达了对汉字和整个东亚文明前途的担忧和愤怒。自二战以来,日本文教省出台的政策既对汉字的日常应用增加了障碍,又乱改、生造了许多新字。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后,也出现了一些人提倡废除汉字的主张,甚至经历了两次简化字改革。而朝鲜和越南这些地方干脆废止汉字。白川先生认为,无论是乱改、生造、简化还是废止汉字,都会导致现代人和本民族古代文明之间的隔膜,最终走向“无文化社会”。如果长此以往,东亚儒教文明必然被西方亚伯拉罕系文明同化或消灭,这既是愚民,也是叛国。
有很多人在中日两国都有同样的观点,比如日本历史学家铃木虎雄教授曾经嘲讽日本文教省的政策。
虽然有人持这种悲观的观点,但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那么悲观。就像白川先生自己所说,从商周甲骨金文到战国秦汉文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古代的“圣书体”向近代的“世俗字体”转变,文字与鬼神祭祀的关系越来越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则越来越近。现代考古学的进展使我们能够更加接近商周时代的人们。汉字已经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并没有消亡。就像封面上的这个“字”,它具有巫术般的魔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