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书评前想向读到这篇书评的朋友推荐一下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我也写了一篇关于那本书的书评。里面区分了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孩子没有痛苦,只有无限深的悲伤。因为痛苦来自人自由意志的而悲伤来自面对混乱命运的承受。而无力的孩子所承担的悲伤是无限深的。因为孩子面对恶意,并不会习以为常,而是应该觉得世界对他关爱包容,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面对恶意,他的无助的悲伤将会是无限深。)
孩子视角下的猜想、不解与悲伤。孩子走不了多远,他的身高也因此限制了他的视野。空白太多了,一切在孩子的不解下强行地不了了之。或许这是最好描写朦胧感的方式之一。孩子的悲伤是无限深的,因为世界对他来说并不透明。孩子因为他的朦胧、因为他思想的单纯、因为经验的匮乏,命运和世界对他来说是混乱的。所以他面对那些混乱,只有疑惑和不解。
在《缓刑》的境遇下,人面对缓刑的焦虑体现在孩子身上就是面对这种不安感和无力感的焦虑。父母在这本书中完全缺席。这种不安是折磨孩子的缓刑。弟弟一个人在房间等待哥哥放学回家后的安心感下,缓刑的焦虑就是以孩子狭小无力的视野去看待混乱境遇下他们是否会被抛弃,并且周围的一切都是脆弱易碎、警察的到来就能轻易毁灭的事实。
最后,主人公拼命地去寻找大人们过去的一切,来证明曾经的悲伤、不安和一切不是像被抛弃的侯爵的城堡一样所虚构的幻影。所以他拼命地留住报纸、收音机、香烟盒和他们的面容,来证明我们的人生不是仅仅像孩子的悲伤一样消失在夜色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