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有剧透
我没有读过《外婆的道歉信》,所以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太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的描述一个老太太。一个固执死板、完全依赖丈夫、与社会脱节又十分在意他人眼光的老太太。
从那一刻开始,她就把他的梦当成了自己的梦,把他的人生视作自己的人生。她擅长这个,人总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人总希望某些人知道他就在那儿。
但布里特-玛丽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她在姐姐的阴影中长大,但并不憎恶嫉妒姐姐。她习惯于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后来姐姐意外离世,面对父母的耿耿于怀,她也尝试过改变现状。最后她学会的是对自己不抱期望,接受母亲的数落和讥讽,忍受对她前途的怀疑。她也曾坐在厨房里,拿毛巾捂着脸哭了一宿。为什么要捂着脸哭呢?怕别人听见吗?连哭都不能肆意,真是一种无力的绝望。所以后来肯特带着笑出现的时候,布里特-玛丽的心里终于照进了阳光吧。
可是无论她把餐具抽屉摆的多么井井有条都阻止不了婚姻的磨损。肯特不仅会对她笑,也会对别的女人笑。于是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当了40年家庭主妇的老太太,离开肯特,只身来到博格。虽然她说:“一旦知道从头开始有多难,你就很难不想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她还是选择离开。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这本书越往后读越有趣。布里特-玛丽依旧是那个固执死板、与社会脱节、十分在意他人眼光的老太太。但作者漫不经心的幽默很有意思。
布里特-玛丽当然不会形容这个女人“胖”,因为她绝对不是那种喜欢贴标签的人,可对方在高胆固醇水平下安稳存活的能力实在令她惊叹。
不直接形容人“胖”,但却做到了精准吐槽。
布里特-玛丽从没听说过花样如此繁多的脏话,她甚至不知道关于生殖器的词可以和描述身体其他部分的词组合起来用。连填字游戏里都找不到水平如此高超的语言创新。
语言留白的艺术。
她还想告诉老鼠,希望它能找到可以共进晚餐的同类,因为她觉得老鼠不应该一只鼠吃饭。一只鼠的孤独意味着两只鼠在一起的机会被浪费了,对人类来说也是这样。但常识命令她不要干涉老鼠的社交,所以她并没有把这些话写上去。
她每天都会买一块士力架给娱乐中心的老鼠吃。她会对老鼠说:“老鼠也得六点吃晚饭。”
后来某一天,当布里特-玛丽逐渐适应在博格的新生活后,肯特捧着花敲响了她的门。就像当年那个站在楼梯平台上对着她笑的男孩。而另一边,是告诉她“每一次在家听见敲门声,我都希望是您”的警长。她坐在厨房里,思考自己的人生危机,思考生活该如何继续,考虑谁该和她一起生活的问题。她闭上眼睛,想起她一生中做过的所有选择,意识到她每次的选择都是为了别人做出的。
是选择还是环境让布里特-玛丽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是她离开肯特的选择。是她来到博格的选择。是博格的环境。是娱乐中心的工作。是和老鼠的谈心。是和银行的相处。是成为孩子们的足球教练。是萨米离去的悲痛。是奥赛尔童年终结的眼神。是布里特-玛丽自己。
她开着装有足够多汽油的车,向着她一直憧憬的巴黎。这一次,布里特-玛丽只为了自己。
是选择还是环境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每一个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选择,都无法一一探究。我只是选择在当下认为正确的事情。或许时隔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会惊叹:“噢,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又或许会懊恼:“当初应该选择另一条路。”怎么样都好。
只希望未来的我能够平静的接受每一种情绪。能够知道,即使老去之后,我仍然有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见不同的人。希望以后的我,能够常常为自己做出选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