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人对于死亡一直是回避、忌讳甚至恐惧不安的。仿佛那是一个悲伤的闸口,一旦打开,往日的伤痛便会倾泄而出。潜意识常常提醒我,不要谈论关于生死这类的话题。直到我遇到了《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都在谈论什么》这本书,看到腰封上的一句话:看透死亡的人都在更好地活着。这促使我鼓足勇气去选择直面这个话题。
读完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死亡的认知,让我不再害怕谈论死亡。书中讲述了17个真实的临终故事,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丧亲之痛中得以解脱,并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方法。此外,作者还针对每个故事中涉及到的问题,给出了很多切合实际的护理建议。
在此,我想阐述三个主题:
1. 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迫于现代生活的压力,我们偏向于追求财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那些生命即将结束的人会告诉你,钱财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身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呢?是还是金钱、权利、名望更重要呢?我们应该花费时间去回顾、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
2. 当亲人去世时,好好与孩子谈谈死亡
在我们这个人性、伦理特别浓重的社会环境中,丧亲之痛显得格外深重。所以,我们一代代人都在延续着这种回避死亡的文化。然而,这本书的作者莫莉·卡莱尔说,“了解死亡文化、学习阅读、学习数数、谈论感情以及建立人际关系一样重要”。我们常常认为忽视和逃避谈论死亡话题可以保护孩子,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了解到人类终将死去的这个道理,可以让他们准备好面对这个话题,避免产生心理阴影。
3. 当生命的光环逐渐退去时,也是彰显人性的时候
这本书涉及到很多不同形式的临终故事,例如,慢性疾病患者并时日不多的商人,在临终前对于生命的领悟;突发意外身亡的年轻人,在生前与母亲探讨关于死亡的话题,并在死后根据遗愿捐献器官;面对身体日益衰竭的老人突然离世,使亲人措手不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对于无效治疗的意义;对于突发疾病的中年人采取姑息治疗的必要性等等。这些令人感伤的故事中,涉及到了人生意义、沟通与交流、亲人的照料问题,以及情感沟通与爱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彰显了人性的一面。同时,作者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出了大量细致、专业且全面的建议。
结语: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我们应该像夏天绽放的花朵一样灿烂、奔放,要珍惜和善待生命;对于死亡,生命向着自然返归,即使感伤、凄美、惆怅、安静,也要像对待秋叶一样,相互祝福。生,我们承欢相迎;死,我们也要同样温情相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