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蔡澜在《不如任性过活》中写道:把念一佛名,改为喝一壶酒,把修一时净业,改为吃一餐好饭,便功德圆满。
大才子蔡澜先生,一生洒脱快活,居然把好好吃饭当成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可见,真的别小瞧吃饭,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在赵长城的《如法而食:好好吃饭和好好做饭的实践随笔》一书中说过:能好好吃饭,是一种幸福。
吃饭时,在舌尖和食物触动的那一瞬间,感受生活的本真;做饭时,带着“三心”调和百味,令吃饭的人身心都感到满足和欢喜;不为做饭而做饭,不为吃饭而吃饭。用爱,让做饭和吃饭的人同时品味幸福。
好好吃饭,品味生活中的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我们平日在市面上买到的,各种各样转基因食物,反季节的瓜果,等等。还有为了追求味蕾上的刺激,在做饭时加入各种各样的调味剂和提鲜剂,长此以往,不但忘记了食物的真正味道,甚至会危害我们的身体。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如果抛开了人的情感、食物原本的味道,吃饭,也就成了一种果腹行为,食物再有能量,进食之人也无法获得更好裨益。
只有追求食物原本真正的味道,顺天而食,身体不二,才是最轻省的生活方式。
好好做饭,在过程中传递爱。
阳明先生曾经说过: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
“诚意”是厨人最基本的村料,在面对最基本的食材,哪怕是一棵青菜,也要心怀感恩,好好珍惜,宗信禅师有言:世上没有任何该丢的东西。食材的每一个部位都同样珍贵,不同的部位能带给我们不同的能量。
道元禅师在《典座教训》中说,做饭的人要具备三颗心,即喜心、老心和大心。
若能有幸为家人、朋友烹饪饭菜,应该感到欢喜,即喜心;做饭时能照顾到吃饭众人中的老人,便能创造感动,即老心;面对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季节,而能调和百味令吃饭的人都身心喜悦,即大心。
作者的妻子讲述了自己在实习时做饭的事,因为忙的原因,早餐吃得比较晚,但她从不在外面买,就算在家里煮份清汤面,吃起来也很开心,有一些来家里的小孩子,闻到她的面,也会吃上几口。
其实面很清淡,连个油珠珠儿都没有,但孩子们就是想吃,因为这面是它的本味,孩子都只喜欢天然的味道。
让生活回归本真,就像《如法而食》里说的:如果可以,吃自己和家人亲手做的食物,带着食物与人的连结,以及满满的爱和能量开始每一天,是最好的饮食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