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家的三小子大学毕业四年了,一直在屋里闷着,也没个同学、朋友上门找他。他也不联系过去的同学、朋友。二姑说:“平日里都钻在自己屋里鼓捣电脑、手机,家里来人了一动不动,招呼都不打一声。你们来了,他给面子,一声不吭地上桌陪你们吃顿便饭。你们和他认识的人多,给二姑想想办法,给你三表弟找个工作,能养活他自己就行。”
犹记当年三表弟被名校录取,何等风光荣耀,二姑夫逢人便说:“他家三小子,没白心疼,真给老子长脸啰,祖父冒青烟咧。”但因为二姑夫过度溺爱,没有培养出三表弟情绪上的韧性和面对逆境的底气。大学第一学期英语就挂科了,四年大学生活惶惶不可终日,高中的好成绩到了大学毫无用武之地。眼看十拿九稳的奖学金也泡汤了,未来就要毁了,三表弟陷入了自信心危机中,一直没有得到疏导,长期处于考试的惊恐中。情绪问题未经治疗,摧毁了他的工作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只维持吃饭睡觉等基本功能。
大学生活如同坐过山车,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减少脱轨风险。暑假幸运地读到《高压年代如何帮助孩子在大学渡过难关、顺利成人》这本书才深刻反省,发现大表哥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很多新生都经历过相似的挫折。只要具备情绪上的韧性和面对逆境的底气,都能以更高的成熟度和社会情绪智慧武装自己。
三表弟显然缺乏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所必须的执行能力和技巧,无法应付各种学业、社交、情感上的要求。上大学前,二姑、二姑夫不计一切代价帮助三表弟拿更高的分数,考年级第一,他从未拥有过独立管理自己的时刻。进入大学,技不如人只要搞砸一次,他就觉得天塌了,压力太大,太焦虑,太丢脸了。慢性压力,长期有害。加之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的兴起,源源不断刺激、干扰、享乐、痴迷、欲罢不能,乃至上瘾,这些将意志不坚的年轻人淹没。
三表弟在大学弄丢了自己,现在还能把自己找回来吗?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确定,读完之后我确信,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家人们都理解、爱护、帮助,三表弟一定会好的。教育专家在这本书的第22页上说:“15到23岁之间的某些关键发展变化,有赖于父母推动孩子自主、自控、自省,并提升他们在广阔世界里维持健康关系和社群参与能力。允许一个孩子去追求自身的需要,消遣,甚至古怪的爱好。”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对孩子要有合适的期望,逐渐推动他们承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坚定而温和地给予关爱和支持。我们必须目送他们离开,而在孩子成长时,越是努力地包揽一切,孩子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的机会就越少。我们必须摒弃狭隘的成功定义,为孩子迈向身心健康成年人的目标开拓多种渠道,发展克服障碍的能力、应对压力、积极进取。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商呢?积极沟通鼓励孩子承认并面对自己的孤独、郁闷这些不良情绪,积极了解各种情绪障碍并做好准备。《高压年代如何帮助孩子在大学渡过难关、顺利成人》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支持并指导家长培养子女在大学及以后的生活中必备的社交、情绪、生活自理能力。本书既是一本警世寓言,又是一本生存指南。通过分享一些大学生和父母一起攻克精神健康难题的故事,提供一条线路图,指引我们在家长过度插手和学生无边自由之间找到中庸之道。大学时代许多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其实都是常见、可预测、可解决的,但先决条件是我们要提前知晓并学习。
在这段压力重重的岁月里,出发前首先进行情绪准备,培养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训练自己安排自己日常活动能力,真切地关心孩子的朋友们是谁,以及他们对孩子的影响。趁孩子还没有离家,尽量给他们自由空间,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去学习自我控制——一句话,去抵制现代生活中各种吸引人的诱惑。
这本书每一页都在告诉我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做家长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如何积极正面地沟通,减少批评和指责父母和家人的不理解行为,这样才能加速年轻人的复原速度,避免他们退行、愤怒和疏离。情绪问题若不经治疗,可以摧毁一个人、一个家庭。我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