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含金量不言而喻,马爱农老师的翻译也给这本数学增添了光彩。故事的开头温情中带着一丝冷酷--孙女和奶奶分别,带走了一个故事,彼得拉不舍得,但是她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甚至她都不能抱一抱她的弟弟哈维尔。
每个人都生活在舱内,爸爸妈妈忧心忡忡地离开……有关未来,好像曾经我们的幻想都是美妙的,美好的: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进入到陌生的地方,有了更多的朋友,开辟了新天地……
而在《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里,开篇为彼得拉讲故事的本不见了,爸爸妈妈的培养舱被清除了,彼得拉战战兢兢生怕被发现自己的记忆还在--让人工作可以,为什么不能有文学,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简直令人发指。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如果不让人一口气读完,简直是一种折磨。情节环环相扣,我一直在担心彼得拉在讲故事的时候会不会被发现--毕竟其他人被洗脑的连“很久很久以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同时这个故事也引发了我对“有用”的思考。“集团”摒弃了人文与情感,保留了一切技能,希望清洗掉记忆只有代号的人任劳任怨地去帮助他们开启新家园。越是害怕的东西,才越有用。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配合,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
彼得拉的爸爸研究岩石,妈妈是植物学家,在踏上不知归途、前路不知多远的星际飞船前,她把一株非常宝贵的大树的枝丫带上了,在暗无天日的地方,这来自故土的植物像是一个坐标,温暖而有力量。
如果我是孩子,我想做勇敢的彼得拉;如果我是中年人,我想做可以荫蔽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我是老年人,我也要做那个给孙女讲故事的奶奶--生命的逝去是不可逆行的,与其盲目悲伤,不如留下些回忆。《三体》里为了留下印迹,刻在了石头上,可是我还是认为,人的头脑是最好的记录者。彼得拉匆匆地和祖母告别,什么也来不及带走;被冰冻之后醒来的三百多年后,她举目无亲,能够记住的只有她脑海里的名字和任意飞扬的思绪。害怕、茫然、工作的辛苦,虽然从生理上来说已经不能完全算作小孩子,但是客观来说她的心理依然是幼童。也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勇敢地继续不放弃,并且婉转地去给自己已经忘记姓名的同伴讲故事。
文化是根,是有人想拔除,我们却细心呵护的根。只有不断牢记自己的语言、风俗,才能有思想上的共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