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作家、记者琳达·科林斯通过她的作品《永远的女儿》勇敢地揭示了她女儿轻生前后的经历,以及她对此进行的调查和反思。这本书讨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和学业压力等社会议题。对于花季少女的离世,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找到安慰逝者和避免更多悲剧发生的方式。
首先,孩子是无辜的,尽管她即将毕业于高中。她的性格和成长经历使她面临的困扰与周围环境有关。每个厌世者离开的原因都是我们提供的这个世界不值得他们留恋。
如果悲剧发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那就必须提到书中女儿维多利亚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由于对这种疾病了解不深,家长和学校都忽视了对维多利亚的额外关注和帮助。
说到责任,父母失职是主要责任。他们注意到女儿在十九个月大时才敢迈步,注意到女儿无法正确地系鞋带,以及从七岁开始的谎话连篇,但都没有意识到女儿可能存在问题。由于女儿成绩和社交似乎还不错,他们一直忽视她的内心世界,没有意识到这个年龄的女孩可能面临学业、社交、恋爱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至于女儿去世后才在床下发现多年私密日记,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维多利亚的母亲在应对职场压力、与保险公司商讨受灾房子的处理方案等事情上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她在家里经常崩溃,甚至需要女儿来安慰她,她无法为女儿提供安全感的成长环境。这也导致女儿有心事时不愿意向她倾诉。
另外,学校也要承担责任。维多利亚就读的是一所私立学校,出人意料的是新加坡这样一个发达的国家竟然有如此势利的学校,这可能与排外有关。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安全关注不够,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也有所欠缺。维多利亚去世后,学校对此不闻不问,甚至不允许师生回答相关问题。这一切都太熟悉了,这样的学校怎么能培养人才呢?
维多利亚的同学们当然也要负责任,他们给维多利亚融入圈子设置了障碍。同样有病痛的玛丽在收到维多利亚悲观短信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也没有赢得孩子足够的信任。这里的我们包括父母和老师。
希望我们能够及时觉醒并努力改变,让悲剧不再发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