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刀锋》已经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但其作品的核心讨论内容同样适合当下这个时代。理想还是现实?月亮还是六便士?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同样值得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美国。故事里的角色伊莎贝尔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我们的祖国正在快速的发展,我们都应努力工作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这点其实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更经常被提起,仿佛毕业后稳定地工作,一份好的收入成为社会主旋律。不过我认为群众的思想趋向也总是和社会背景相符合的,因此我并不想提及社会主旋律正确与否这个问题。
而个体层次的讨论有着巨大的不同。书中人物拉里在与"我"的谈话以及他最后写出的那本书中都可以看出他在想个人影响是否可以影响到群体,如果可以,那么又是什么程度的。那么他花大时间追寻的并且希望传播给人们的究竟是什么呢?生命和永恒。但实际上对这样问题的探付在大多人看来是难有答案且要“浪费”时间的,所以我认为拉里在书中象征的是完全的“理想”,而与其对立的“实利”代表则是艾略特等这样的人。完全的理想自然要舍去更多的东西,拉里不仅放弃了婚姻爱情,同时还有金钱。这对于一部分想要追求理想的人来说,最基础的经济来源大概是不能舍去的。因此我自然的就去分析这个角色的处境,或是怎样的环境才导致他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他幼年就为孤儿,成长环境也没有给他多大的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指导。因此他在面对战友的死亡时是茫然的,无助的。这一点给了他决定思考生命与死亡的一个动机。再者便是他一开始的那三千美元经济收入。虽说他在最后舍弃了这一经济收入,但在他早期的探索道路上这三千美元是他能够思考的保障。因此在于大多人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若是没有以上提到的条件,要做到拉里这样完全的理想追求,我相信阻碍是非常大的。
再说说艾略特,其实认真来看艾略特这个角色在小说中似乎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反而他更像是为了与"理想”形成鲜明对比的“实利”代表。仔细观察这个角色,他或许是文中最势利的一个,但从他的对家庭的态度来看,他无疑也是一个十分慷慨热心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怕自己被社交界忽视要去参加那场宴会。一个垂病中且热心的老人却不能得到他曾帮助过的人的关心,其实是十分让人寒心的。而从人的普遍社交模式来看,艾略特所做的许多社交活动其实都不会增加人之间的感情积累。但是他乐在其中,他以与有名流社会为一生的事业。从这一点来看,拉里和艾略特很像。拉里热衷于探索生命、上帝和死亡,他为此付出一生的时间,而艾略特就不是把一生都献给了社交呢?
我以上谈到的两位人物在书中都是相对极端的表现。不论在现实生活还是书里,有更多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