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难管了,根本不听话,在学校里经常出错,经常容易发脾气,做事不考虑后果,不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根本坐不住,不愿意听讲,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将这类问题归结为“熊孩子”不听话,学习态度有问题,于是会把孩子交给教育机构,强迫孩子去学习去提升成绩。
但在《少年与恶的距离》一书里,作者发现那些表现出来难管的孩子,正是在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家长和老师发出来求救的信号,希望能得到帮助和引导。
也就是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应该首先确认孩子的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有没有问题。
人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感知力、专注力、语言理解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等多种要素。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之后,必须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才能在此基础上制订并执行各种计划,带来各种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能力不可或缺,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视觉和听觉能力有问题,说明认知能力是有缺陷的。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听觉能力差,那么在老师提出“把数学书翻到第38页,做第5题”的要求时,他就很有可能听不到老师的指示,也有可能听到了“把数学书翻到了第38页”,但却漏掉了“做第5题”这部分内容。
此时,这个孩子可能会四处张望、询问同桌或者呆坐在座位上,这些行为在老师眼中,可能就成为了没有认真听讲的表现。
又比如说,老师批评某位孩子时,一开始孩子会顺从地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用不了多久就又会因为同样的毛病挨批评。
除了孩子故意不听外,还有可能是他没有听到老师说的话,或者是没听懂老师的话,但又不想再被老师批评,所以才会装作听懂。但这样一来,身边的人就会误解,以为是这个孩子“瞎胡闹”、“不爱学习”、“爱说谎”,进而忽略了真正的原因。
同时,如果一个孩子缺乏想象能力,他也无法规划“现在这样做的话,之后会怎么样”,所以总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不会考虑后果。
《少年与恶的距离》的作者宫口幸治在接诊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屡教不改、令人头疼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存心如此,而是发现他们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于这种情况的认知能力,从而没有办法理解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天生“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认知功能存在偏差,这个原因不仅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落后,还有可能导致各种不当行为或犯罪行为。
因为认知功能存在偏差,所以孩子整理获得的信息、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是错误的,然后自己没有办法去解决和消化这些信息,也开始被学校的同学鄙视,霸凌,或被老师、家长看作是“不听话的孩子”。
但许多家长和老师们没有办法意识到这一点,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人士,甚至会觉得孩子不乖,老师也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孤立和排斥,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难管”、“不听话”。
看起来难管的孩子,其实特别渴望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帮助。特别是能看得懂,孩子的行为是在求救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孩子有多么的无助和慌乱。
那我们要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少年与恶的距离》作者发现,想让这些孩子发现转变,只需要让孩子发现自我,提升对自我的评价,就可以真正扭转孩子的行为,甚至改变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
第一,要学会孩子倾听孩子的烦恼,去化解孩子的忧虑,及时的关心和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首先确认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是否存在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去陪伴和协助治疗,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先提高认知能力,再来矫正他们的行为。
第二,使用“情绪瓶”。想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可以在家里的矿泉水瓶上面,贴上标签,上面写好各种情绪的名称,比如开心,难过,忧伤,害怕,恐惧,愤怒等等。
在这些瓶子里,都装上水。只有代表着愤怒的瓶子里,装上超过两升的水。
准备一个能装下全面瓶子的大口袋,让孩子把口袋背在身上,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孩子深刻体会到,所有的情绪不表达出来时,内心非常沉重,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