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坦贝克,美国文坛的巨匠。他的笔下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愤怒的葡萄》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小说以美国大萧条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家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离家西行,寻找新的生活希望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农民的生活状况,直面苦难,展示了人性在极度困境中的挣扎和坚韧。这就是斯坦贝克,一个能用文字刻画出生活真实的人。
美国大萧条时期,社会极其动荡,大量的人失去了工作和家园,生活在贫困和绝望之中。这样的背景为斯坦贝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背景。在这里,他用笔展示了人性在极端困境中的反应和挣扎,他探讨社会不公,关注人性的脆弱和坚韧。
在我看来,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与我们现代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我并未经历过大萧条,但我却能在书中的描绘中看到如今的社会影子。经济下行,失业率陡增,生活物价飞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感同身受,也能更加深入理解书中人物的经历和心境。
小说的主角乔德和他的母亲让我最为印象深刻。乔德是一个坚韧的斗士,面对生活的困境,他始终不屈不挠,坚持寻找生活的希望。他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的坚韧和母爱成为了全家人的精神支柱。他们成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农民的象征。他们面对困境的坚韧和不屈,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都是我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应有的态度。
故事的最后,孩子出生了,是个死胎。一家人没有犹豫过多,他们忙着离开,忙着抵御水灾。希望从此绝迹了吗斯坦贝克又给出的新的可能——一个妈妈失去了孩子,却用乳汁救助了另一个人。(你猜这位母亲是谁呢)
《愤怒的葡萄》这个书名,据说是从《圣经》中的一首诗歌《葡萄园之歌》中引用过来的。"愤怒的葡萄"被用作比喻,象征着人们对社会不公和生活困苦的愤怒和不满。
斯坦贝克将这种情绪完美地融入到了小说中,“愤怒的葡萄”同样被是一种象征和比喻。被迫流离失所,百姓永远流浪在路上,“愤怒的葡萄填充着人们的灵魂,变得越来越沉重,等待着收获和酿造。”即便如此,我仍为人性的坚韧而感动。纵使生活艰险,人人都坚持着,就像那些自欺欺人的话一样,似乎生活总有一天会好起来。
“我们这就认输了吗”爸还在恳求,“还有什么办法”妈用奇怪的表情看着他,苍白的嘴角露出一抹微笑,带着梦境般的怜悯。“别怪自己了。嘘!都会好起来的。会有改变的——什么都会变的。”
愤怒和希望,交织出小说的主题。小说写完,我们读完,故事戛然而止,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但希望他们“会好起来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