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李子勋在他的书《唤醒天性》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家长应该将孩子引向过去,还是将教育的目标指向未来?我们大多数人喜欢从过去的经历和经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比如认为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而网络上也有一个流行词汇,叫做“妈妈觉得冷”。妈妈有这样的感觉,就认为孩子也应该有同样的感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否应该将孩子引向过去,还是将教育的方向引向未来?
李子勋在《唤醒天性》这本书中说,未来导向的教育必须在未知中去寻找。我们需要学习在未知中探索和解决问题,放弃对一些既定知识和概念的坚持。孩子一定比我们更适应未来,因为他们与未来更接近。李子勋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和家庭治疗师,也是中央电视台节目《心理访谈》和《实话实说》的特邀心理专家。他被誉为“后现代心理学国内第一人”和“心理学界的哲学家”。他的未来教育观也是自然教育观。他认为,为了让孩子身心健康并适应未来的成年生活,我们应该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掉。然而,许多宝爸妈们最常做的就是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各种智力开发,背诗、识字、说话等等。然而,这样的早教方法却恰恰是“磨损”孩子的智力。真正的智力是人类对存在的知觉能力,它集思维、分析、学习、模仿和创新于一体。2岁之前的孩子,智力发展主要以对自然万物的直觉体验为中心,通过这种体验来认知世界。由于没有语言的限制,他们在面对世界时的感觉系统极其敏锐。我们要记住,记住许多种狗叫很费神,但只记住“汪汪”却很简单。只记住“汪汪”虽然简单,但却忽略了“存在”具有巨大的复杂性。当今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早期使用人类生成的音乐、图形以及言语等刺激对孩子会导致他们初始智力的迅速衰退。模仿自然可以接近自然,但自然永远比人类社会更真实、更复杂、更多样化。无论我们弹奏钢琴多么动听,也弹不出大海波涛的澎湃。因此,我们主张在2岁以前的孩子接受人类文化的教育与刺激不超过1/4的比例,而要有3/4的时间在自然中成长。因此,在孩子小时候,父母鼓励他们对自然的兴趣,愿意自己去探索新鲜事物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李子勋在《唤醒天性》中提供了许多真实案例,但作者指出书中的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家庭的孩子。作者希望我们能够用理性的态度去阅读,只信任那些对我们有用的内容,而忽略那些不适合的。我相信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