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经常会想起《坛经》中关于自性的描述,并将其以使思路更加清晰。《坛经》中,有六组描述大悟之后的人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质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所有众生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圆满具足的,不受身心和外在环境的影响,能够创造一切。修行即是要找到这个圆满清净的自性,不受任何影响的能够创造一切的自性,即明心见性。普通人常常被身心和内外环境所迷惑,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就像我家孩子经常说的:“妈妈,当我玩得很开心时,我会忘记一切,连作业和妈妈都忘记了。”荣格的积极想象法则是让我们将潜意识中的思想、图像、情绪或梦境清晰地显现出来,然后与之对话、交流、接纳,将其视为朋友。然后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它们,并做出遵守伦理和道德的选择。如果我们脑海中出现了一棵枝条光秃秃的树,只有长满叶子的树才是正常健康的,也能给人带来放松、活力和希望,而没有叶子的树会让人感到不安和乏力。积极想象法就是将这个景象以及自己的情绪用文字描述下来,然后与其进行沟通,在旁观者的角度,用自身的想象力赋予这棵树生命,让它说话。树会说:“因为现在是秋天,所以我的枝条没有叶子,但春天到来时,我会发芽,重新长出叶茂的枝条,你只需要耐心等待。”秋天中树木无叶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当我们接纳并走近它,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安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和愚蠢,从而远离不安和焦虑,内心变得踏实。积极想象与《坛经》中的自性不同之处在于,积极想象关注我们脑海中的所有景象,包括情绪和梦境,去接纳并觉察它们,并与之友好相处,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坛经》则关注本来清净、能生一切的自性,身心和内外的景象只是种种的结果,随缘而散,对自性没有任何干扰。我们当前的思想和行为只是给我们的生命形态播下新的种子,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生命。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而积极想象法则是我们头脑中的导盲犬,通过它我们可以接纳自己深层真实的自我,成为真正不被他人言语和欲望所左右的自己,多了一个与自己相处的工具和方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