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对《千与千寻》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中学时:关注白龙对千寻的守护,也为千寻和白龙的相遇而神往。
大学时:告诉自己要保持自我。在混乱的世界中,只有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往哪里去,才能不迷失自己,不像千寻的父母那样成为猪。也最终能抵达自己的目的地。
如今,在书店偶然翻阅《千与千寻》,才发现宫崎骏用千寻指代这一代的孩子们。这一代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被圈养、被守护、被疏远,以至于对“活着”这件事只有一些稀薄而模糊的感受,他们只能让孱弱的自我越发膨胀。千寻软弱无力的手脚,经常挂着看什么都无聊的苦瓜脸,这些便是现在孩子们的象征。但是,当现实变得清晰,当她进退维谷而不得不直面危机的时候,一股她自己都不曾察觉的适应力与忍耐力涌现出来,她终于发现,她所拥有的生命,能够发挥出多么果断的判断力与行动力。
其实,大部分人遇事时只会陷入慌乱,反复咒骂着瘫坐在地上。而这样的人在落入千寻的处境时,恐怕很快就会被环境消灭掉,或者被强者吃掉吧。千寻之所以能成为主人公,绝不是因为她是个美少女,或者拥有多么稀世的灵魂,而是因为她拥有不为他人所吞噬的力量。这一点,才是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它得以成为一部给十来岁的女孩子们看的电景。
如今,更多的从教育方面关注这部动漫。教养下一代是这个社会永恒的课题,我们要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者至少,我们要教会孩子直面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不可逃避、软弱、绝望而自暴自弃。如此,我们才能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一部优秀的动漫就是有多个方面不同的解读,庆幸我们能拥有这样优秀的动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