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们放暑假,亲子矛盾再度升级的时刻来了。对于一个三孩妈妈,这才几天,已经焦头烂额了,怪不得说育儿是一场修行。
但看了这本书,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稍稍缓解。
这本书就是202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No.1长踞美亚家教类图书榜首的《看见孩子》。
看过之后,很有感触。育儿工作要求非常高,“养育者需要不断自我反思、学习和调整。”
这本书里的理念和方法,就很适合处在充满育儿焦虑、对于孩子不知所措,忍不住发脾气又没有效果,甚至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家长阅读和学习。
在这本书里,作者贝姬·肯尼迪博士分享了10个育儿准则,不是简单的条目罗列,而是从切实可行可学习可实践的理念到方法应用。附以现实案例,让读者从具体的言行中,感受体会怎样在关注到孩子又关注到父母的同时,怎样做才是对亲子关系有利的。
10个育儿准则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的时候,一方面频频点头,忍不住想说确实,但一方面又开始自责,感觉有被艾特到,看来自己很多时候错得很离谱。
比如,在第一大准则里,作者说到“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好不怀疑都深深爱着对方,但是却又相爱相杀,常常爆发激烈的情绪激动和发生矛盾。
原因除了我们大脑里自带的偏见,更关注孩子的消极面,还有就是父母小时候的经历,代际遗传地采用了并不合理的对待孩子的方式。
“妄下评论而非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习惯批评而非理解,习惯惩罚而非与孩子对话。”确实,有被扎到。
这个很值得我们警醒,学习更科学更符合孩子心理的育儿准则不但可以优化亲子关系,让孩子和父母都变得越来越好,影响到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也是阻断不良家庭关系模式代际循环的势在必行。
要反思但也不要灰心,重塑脑回路,“永远都不晚”。
书中讲到了修复的力量,教给父母该如何改变现状。明确父母的职责是“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做孩子情感的守护者。”设置正确的行为准则也理解孩子、在表达接纳和共情的同时,给予孩子温柔、安慰。
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书中就有大量的沟通方法,还有不同沟通方法的对比,以让我们感受怎样表达孩子才会愿意听,孩子听了才受用。
还有书中讲到的“真相不唯一”,让关系中的双方都能被看到。
相比于行为,背后的动机更值得关注。
尤其是讲到心理韧性比快乐更重要,是之前所未注意到的。想想,教会孩子应对负面情绪压力,做个心理韧性强的人是多么重要。这一篇章也不要错过。
还有一个准则印象深刻,并让人想马上做出改变的就是“不要忘记自我关照”。修复关系也包括修复与自己的关系。作者在书中说关于父母的自我关照,可以写一整本书来讨论。这个话题真的很值得重视。
书中给出了五个具体的方法,其实我们也可以找寻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除了转变思维的十大育儿准则,书中的19大养育难题的实战讨论,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比如那些让父母分分钟血压飙升,或者不知所措,很受挫的“问题”,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二胎矛盾、撒谎、缺乏自信、爱抱怨、无法忍受挫折、害羞犹豫等等,这些想想就令人头大的问题,都有了新的建议和答案。
在每一个实战中,都有“育儿工具箱”和案例分享,有详细的改善方法,有可行的沟通语言,相信都能给育儿沮丧、疲惫、受挫、焦虑的你带来启发。
还是那句话,“你的孩子没有问题,你也没有问题。”可能只是没有意识到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动机,或者只是用错了语气。
通过阅读、学习这本书,通过反思自省,我们可以尝试转变观念,改变行动,本着初心,带着共情走进孩子的内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