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过半,大家的学习、生活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呢?我也来盘点一下自己的阅读和写书评的进度。
截止到6月底,我总共阅读了46本书,写了4万5千字。阅读速度是从3月份开始提升的。3月份阅读了12本,4、5、6月分别阅读了18本书。其中60-70%是干货类书。
在阅读干货类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老师教的2小时阅读法。通过找出重点内容进行重点阅读,我可以忽略其他内容。
孟子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很多,曲解的也很多。但我比较接受图片中的说法。孟夫子的原意大概是,对于某篇文章,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就足够了。基于此,通过精准找出核心内容,我们可以很快地读完一本书。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书,名为《理科思维读书法》。作者是日本士教育株式会社董事长犬塚壮志先生,一位致力于专注做好教育的人。
这本书的书名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理科思维是什么,是否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文科思维,两者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翻阅此书来了解。然而,我写完这篇书评之后,决定再读这本书十遍。原因是,在写书评时,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阅读方法,更是一本增加人软技能的实践方法论。
作者认为,想要快速阅读,只需要确认一本书中有多少内容可以不用读,然后将其找出来。这样就可以不必把整本书都读完。
更重要的是,作者总结了一套“超合理循环模式”的阅读方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践验证--评价”。如果长期按照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我们就可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行动计划以及重视评价的能力。
假设我们掌握了这五大能力,那么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我发现很多小伙伴在工作中对问题缺乏感知,经常导致工作无效。正如作者所说,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而这种缺乏意识的本质是没有强烈的愿望来弥补自身不足。
相反,如果我们内驱力强,想要改进,可以按照书中所提到的“问题三问”来开启思维:
1. “亟待解决的严重困扰是什么?” 2. “希望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怎样的状态?” 3. “周围的人对你的需求是什么?”
在认真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能明确当前的方向。大家不妨试一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