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有两个刚考完中考的学生回学校看我。想到他们聊天时的回答,我心里有些压抑。“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我妈说我这分数考不上好高中,以后没有什么好发展”,“我不如XX”,“不知道以后学什么专业”,“放假啊,没什么打算,应该继续补课吧,哪有时间出去玩”。他们本应该处于无忧无虑的年龄,为何变得有些麻木,甚至带着一丝焦虑。
也许是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也许是父母和老师的过高期望,也许是优越感带来的压力,也许是大环境的影响,让本该“悠闲自得”茁壮成长的孩子们被迫加速成长,跟着大人一起“一起奋斗”。
教育困境并不仅存在于中国,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现象。面对儿童的养育现状,心理学家玛德琳·莱文将自己对不确定世界的思考和孩子养育问题写入了《面向未来的养育》一书中,用同理心探讨了父母和孩子的不安和焦虑,提出了“儿童发展需要基本技能,需要培养自我独立性”的观点。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参与,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焦虑且家庭氛围良好的父母更容易养育出心态良好、承受力强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不仅要努力维持家庭的良性运转,还要兼顾工作和个人生活”。莱文认为,孩子通过家庭的沟通方式获得决策能力,并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如何做决策。因此,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焦虑,避免让不良情绪影响到孩子。
父母不仅要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还应该关注培养孩子未来可能需要的基本能力,即软能力和硬能力。软技能包括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好奇心、创造力、团队合作、适应能力等,硬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相比硬技能,软技能更难掌握,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
比如,在打沙包游戏时如何与队友配合,将对手“打掉”;如何礼貌地拒绝其他小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如何与与自己闹别扭的小朋友和好;如何与大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动动脑筋好好思考。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保持孩子的自我独立性,远离心理控制和心理依赖。“让孩子掌握自己的生活,坚持做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参与到生活中,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给出合理的建议和适当的帮助,使孩子能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长。
此外,莱文表示,要关注孩子身体和情绪的不良信号,避免父母和子女互动出现五种不良趋势,避免儿童出现“无法形成自我认同感,无法获得自主选择的独立感,被孤立的感觉”。
父母和孩子是互相成全的,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请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时间,允许彼此“试错”和“改错”,让时光慢下来,一起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